“物質資源終會枯竭,隻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這是任何一個“單薄”的私營公司必須明白的一個道理。文化這“玄虛的玩意兒”絕對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了。

看不見摸不著的企業文化,像高樓大廈裏的鋼筋、螺釘、焊縫,在裝飾一新的大廈裏,輕易不會被人看見,可這種叫做企業文化的東西卻滲透到了大廈的每一個角落、節點和著力點,承載著大廈最為沉重的負荷。毫不誇張地說,一個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必定是永遠長不大的企業;一個長大了沒有健康企業文化的企業,不但會營養不良,而且還會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幾乎誰都知道企業文化的重要性,隻是對其有人束手無策,有人無暇顧及,有人停留於口頭。

束手無策的人可能受自身素養、性格等的局限,像自己揪著自己的頭發想要拔高自己一樣,既使不上勁,也徒勞無效。而且,無一例外,他們都很痛苦。

無暇顧及的人屬於典型的鼠目寸光,總覺得當下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太多,產品啦、銷售啦、市場啦、服務啦、資金啦、管理啦……企業文化,擱擱吧,安頓下來再處理也不遲。其實早就遲了,遲了的表現就是:他手上的具體問題永遠也擺不平、搞不定。

停留於口頭的人最多也最可悲,總以為口號喊喊、紙上寫寫、牆上掛掛,努力宣揚一番,就是企業文化了。大錯特錯!企業文化需要精心地設計,認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建設。

在這本實務性的圖書裏,我們拒絕虛妄的理論,我們不再宏觀地探討企業文化“理應如何”的問題,我們旨在解決的是:私營公司的企業文化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別人的企業文化裏都包含了些什麼內容?應該怎麼去建設“合身得體”的企業文化?又怎麼才能將企業文化一步步地落到實處?企業文化的重點部分應放在哪裏?企業家與企業文化是個什麼樣的關係……太多令私營公司在企業文化門外徘徊或者建設途中淺嚐輒止的攔路虎,都將在這本工具書的指導下,一一排除。

可以負責任地說,本書基本上滿足了私營公司經營者對實務類圖書的三大要求:

一、實用可操作性。從矯正誤區到脈絡梳理,從建設到執行,從細節規範到品牌管理,甚至企業家自身修煉,我們嚐試著觸摸了企業文化的方方麵麵,那些可操作性的建議也許不是最佳的處方,但是無疑將適用於大多數私營公司。

二、權威指導性。要麼分享成功企業的寶貴經驗,要麼聆聽權威者的諄諄教導。不知道這是不是每一位“取經者”的心理欲求,但是,這卻是我們編著此書的不二宗旨。

三、通俗易懂性。我們相信,那些玄之又玄、文縐縐的高深理論,不應成為私營公司經營者的口頭禪,它對於企業文化實踐而言,也是毫無裨益的。隻有那些很快就為經營者接受的、馬上就能夠轉化為行動的合理建議,才是企業最需要的。

毋庸置疑,企業文化是一項宏偉艱巨的複雜工程,它既需要借鑒“它山之石”,更需要結合企業自身實踐摸索前進。也隻有如此,才能解決企業“文化與經濟”兩張皮的苦惱。但願本書能夠在這兩方麵為經營者緩解苦惱,盡快構建起適合自身的企業文化,從而及早獲取基業長青的密碼。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