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下(1 / 3)

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人說,廟堂之外就是江湖。

天下,分五州,東西南北中。東州,孤懸與海外,主要有三大島組成,分別是,扶桑,蓬萊,新羅。西州,又稱神秘之地,與中州隔著一片浩瀚的沙漠,穿過沙漠,相傳有堪比中州的繁華。南州,又稱十萬大山。相傳裏麵百族並立,殘忍嗜殺。北州,一片草原,草原人掠奪成性,野蠻原始,屢次侵犯其他四州。中州,也稱繁華之地,內有九州,為雍州,冀州,兗州,青州,豫州,徐州,梁州,荊州,揚州,州內人口眾多,文化昌盛,武學繁榮。

江湖,分正邪兩道。

正道有三尊三強一門,又稱七執事。財神三尊分別是杏林書院,梵音佛寺,自然道觀。三強是丐幫,財神商會,繼世盟。一門就是六扇門。

杏林書院,坐落於青州文曲山腳下,天下士林的聖地。為孔仲尼所建,仲尼先生文才武功具是天下絕頂。曾教導當時的君王定國安民之術,被世人尊為夫子。最後隱居於文曲山,建杏林書院,教化世人。書院的曆代院主皆為孔氏嫡子嫡孫,所以以後的書院院主又被尊稱為夫子,

書院又分敬文,演武二館。敬文館,教的是天文地理,經史子集,學的是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故而從敬文館出來的人大多出仕做官。館主孔懷義,杏林書院的二號人物,傳聞其鎮館絕學正氣決以練至七層,而為江湖風雲榜排名第二十三位。

演武館,教的是武德武略,弟子有的從軍,有的行走江湖,鋤強扶弱行俠仗義。館主孔懷禮,杏林書院的三號人物,一手君子劍歌出神入化,江湖風雲榜排名第二十八位。而書院的院主孔懷仁孔夫子,仲尼先生第二十二代孫,江湖風雲榜排名第四位。而孔懷仁,孔懷義,孔懷禮三人更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

梵音佛寺,坐落於豫州小靈山山頂。天下寺廟的精神象征。佛教相傳為極西之地一小國太子所創之教,又經西州之人穿越浩瀚的沙漠,背來了一座佛像和幾卷經書。在小靈山上開山建寺,講經授徒。

佛寺分菩提,伏魔兩院。上院菩提宗,講的是頓悟成佛,一切人皆有佛性,隻因妄想執著而不可得。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隻要悟了,懂了,也就成就了。所以,菩提宗居小靈山山頂,梵音佛寺金頂大殿,卻也人數極少。試想這人世間,又有多少肯舍得放下的人。鎮寺絕學菩提心經沒幾人能參悟透徹的,是以菩提宗多為參禪僧人。不過每每能從菩提宗出來的必定是驚才絕豔之人。當今梵音佛寺方丈空空大師,江湖風雲榜排名第二位,正是出至菩提宗。

下院伏魔宗,在小靈山山腰依山而建伏魔大殿。梵音佛寺中絕大多數僧人都出身於伏魔大殿。因為伏魔宗講究修行,隻要不斷的修行必定能成就,因為世人絕大多數不可能頓悟成佛。所以這也是一條普通人通向佛途的道路。有詩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以伏魔宗多為修行僧人,苦修身心。護殿絕學金剛不壞神功,相傳練到最高境界,成就不滅金剛,刀槍不入,水火不侵。現今伏魔宗主持空戒大師,據說金剛不壞神功以練至第七層,等閑兵刃不能傷其分毫。

自然道觀,坐落於荊州真武山。傳為青牛道人所創,所以後來有些對道士不滿的江湖人士蔑稱牛鼻子老道。

相傳青牛道人路過真武山,見此山有三峰,主峰雄偉巨大,兩副峰立於主峰之前,猶如左右雙手,頗為奇特,山峰雲霧繚繞,霞光異彩,不時有虎嘯鶴鳴之聲,是為洞天福地。所以留在此山主峰開壇講法,並把主峰命名為真武峰,而兩副峰分別為道峰和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