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附錄二 李嘉誠談領袖之道(1 / 2)

2001年2月2日,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在他的辦公室所在地——長江大廈70樓和香港中文大學行政人員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學生座談,題目是領導才能。座談會不是新聞采訪,故此較少尖銳問題,學生的興趣多落在李嘉誠的做人處事、家庭生活和管理作風。座談全長一個半小時,李嘉誠有問必答,言無不盡。

學生問:在外國,有所謂的“天才”,即使年紀輕也可領導一隊人,成為領袖;但在中國人的社會如香港,則較論資排輩,年輕人很難趕上資曆較深的同事。作為領袖的你,有何意見?

李嘉誠答:也未必如你所說。在40年代,我年紀很小便出來工作,17歲時為一批發商的營業員,年紀小,但待遇很好,連花紅一並計算,薪金比執行經理還高出2~3倍;18歲做經理,19歲為總經理,22歲創業。所以,隻要自身條件優越,有充足的準備,在今日的知識型社會裏,年輕人更容易脫穎而出,創造自己的事業。

問:你曾提及,在選配公司的領導層時,會注重其工作的表現、對公司的忠誠及有歸屬感等優點。在眾多特質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忠誠猶如大廈的支柱,尤其是作為高級行政人員,忠誠是最重要的。當然,具備了忠誠,還要講求其工作表現及對公司的歸屬感,若沒有歸屬感,員工掌握了工作上的知識及技能便離開,對公司也沒有好處。但我們很少遇到上述情況,原因是我們能使行政人員及各級員工,深切明白他們在公司的前途是美好的。

問:若你的員工想自創一番事業,你會鼓勵他們向外做個人發展,抑或留守在集團內繼續做出貢獻?作為老板的你,對這類員工有何建議?

答:以往,中國人做生意時常會有這個想法。對員工太好,他自己有積蓄,便會向外闖,開拓個人事業。若有這個想法,就隻適合經營家庭式的小型企業,要經營大企業,必須知道大企業本身要有很完善的組織,一位員工的離開,自有其他人補上。例如公司曾有員工被邀請往其他公司任高職,但當中也有不少人回流,原因是公司待遇好,大家合作愉快,重要的是雙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員工能以公司為榮,及覺得在工作上有前途。

問:在課餘期間一談及香港的企業領袖,不約而同大家都想到李先生。其實大家都知道要成為企業領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要有目光、理想、勤力及奮鬥精神,但又怎樣才能做得比他人好?

答:要成為企業領袖,你提到的基本素質一定要有,小企業每樣事情都要親身處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至於中型至大型企業,則一定要有組織。而最難做到的就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信譽,建立主要行政人員對公司的信任,令他們知道在公司會有更好的前途及工資。同時,亦要令同事明白他們工資與花紅愈來愈多時,也要清楚知道他們的生產能力要同時配合,這樣公司才能夠維持。

最難做的是賺錢之餘,又要令公司內外對你有信心,所以要清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比競爭者做好一點,就如奧運賽跑一樣,隻要快一分一秒就會贏。就以我自己來說,我年輕打工時一般人每天工作8小時,而我則工作16小時,除了對公司有好處外,我個人得益更大,這就可以比人多贏少許,對於香港今日競爭這樣劇烈的社會來說,這更加重要。

問:李先生在我們心中是一位偉人,李先生的書,哪一本比較可信?

答:其實坊間沒有一本關於我的著作是真的,很多事情也是以訛傳訛,沒法子一一辨清。國內出版有一本畫冊,其中報道是正確的,但內容並不是太多,有很多東西也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