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如何訓練(1 / 3)

帶著李明博走進村子裏去,路過的女兵都十分自覺的原地站住,用敬佩的眼神向李德敬禮。李德剛剛英勇的樣子,都被女兵們盡收眼裏,比起那幾個跑得比香港記者還快的軍官,李德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許多。

麵對女兵的致敬,李德也一一回應。每當女兵們向他敬禮,李德也會抬起手來,帶著微笑向她們回禮。女兵們看到李德這麼平近易人,居然還會主動向她們回禮,心裏都有些莫名的小激動。

不理這些女兵們,李德終於是來到了看管保軍俘虜的村子小廣場上。此時,幾十名保軍正圍坐在篝火旁取暖,神起顯得很疲憊和低落。而在這些保軍的身後,則是端著槍來回不斷巡視的幾個女兵。看管這些保軍的女兵們,都給自己手中的曼利夏步槍上了刺刀,即便自己不知道怎麼開槍,但用刺刀捅人還是會的。

“長官!”

幾名女兵看到李德走過來,便一隻手提著槍、一隻手抬起來敬禮。聽到女兵們的聲音,取暖中的保軍轉過頭來看看是什麼人。一看到是李德,便嚇得趕緊回過頭去,就當做沒看見一樣。嘴裏還念念有詞,祈禱著李德不要找上自己。

李德朝這些看守俘虜的女兵們敬了個禮,然後走上前來大聲質問這些俘虜們:“誰會說羅馬尼亞語的,站出來!”

說完,李德環視一眼所有的俘虜。這些俘虜們當作沒聽到一樣,並沒有人願意主動站起來,更沒有人願意轉過頭去理會李德。他對此並不著急,因為他知道,這些人當中肯定有人會說羅馬尼亞語。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又如何解釋他們能夠摸進堂堂一個師的駐地裏,不僅各種搗亂還能夠全身而退呢。

當然,不是敵人太厲害,而是友軍太菜雞。恐怕那些部隊能夠被如此滲透,與一線部隊經常就地征召新兵入伍、導致戰鬥力摻水有關,不然的話也不至於如此。而這種情況又非常常見,羅馬尼亞一線作戰部隊在兵員短缺的情況下,不是就地等待兵源補充,而是直接將駐守該地的二線部隊補充入自己的部隊內。

雖然說這麼做,兵員的補充上就沒有問題了。但是畢竟二線部隊就是二線部隊,甚至是毫無訓練的農民,補充進了作戰任務繁重的一線部隊內,戰鬥力肯定是要降了一大截的。

而且,二線部隊有經過係統的訓練,還算是可堪大用。可如果是直接征召當地民眾入伍,那麼等於多了一群沒有訓練過的新兵,這個做法對於一直要在前線作戰的部隊來說,是十分危險的舉動。

羅軍的做法,與1912年、1913年兩次巴爾幹戰爭中的做法完全一樣。到了現在,仍然在采取這個愚蠢的辦法,簡直是在拿整個部隊的性命在開玩笑。這種做法在保衛國家的戰爭中還算勉強可以用,但要是曆史沒有改變,羅軍向外擴張豈不是要被撞得頭破血流?

很顯然,曆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廣場上淨是保軍俘虜,全部堆在這裏也不是什麼好辦法,可是要將他們關押起來,又有些不放心。這些女兵們都是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而保軍俘虜則是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了,保不齊對方會動些歪心思。所以,李德一看到這些俘虜,他就有些頭疼。隻希望他的電報能夠盡快得到回複,他才好做出下一步的決策。

一想到這些俘虜還要在這裏呆上一段時間,李德便轉過身去,對剛剛那名女兵命令道:“你馬上去找多幾個人來,就憑你們可能不夠,快去。”

“是,長官。”

女兵向李德敬禮後,背上槍便一陣小跑趕去找人了。而女兵剛剛轉身離開,村口就疾馳過來一輛汽車,在村口處一個急刹車停下。後麵的數輛卡車載汽車停下沒多久,才來到了村口停下。第一輛卡車上跳下十幾名頭戴鋼盔、背著曼利夏1895式步槍的士兵,與尋常士兵不同,他們都穿著和軍官同款的圓筒皮靴。

士兵們下車後迅速排成小隊,跟在汽車上下來的軍官身後。從汽車上下來的軍官,就是從指揮所過來的參謀長,駕駛汽車軍銜低於參謀長的軍官,則是他的警衛員。身後的這些與眾不同的士兵們,就是參加這次任務抽調過來的直屬憲兵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