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故人再度相遇(1 / 2)

初春的東吳柴桑郡,一抹陽光照在城中某處庭院裏的花草上,讓這雨後的鮮花格外的清香,一名絕色美女正在花叢中采摘著鮮花,不時朝亭子那邊正在泡茶的年青男子招招手,示意他也過來賞花。

年青男子擺了擺手,略帶笑意地看著那女子可和花兒相媲美的臉。

那貌美女子可就不依,手一揚,一枝剛采摘下來的鮮花朝那男子疾拋而去。

男子伸出左手,接住了那支鮮花,放到鼻下聞了一聞,一陣芬芳直入腦門,覺得還真的不錯。

這時門口進來了一個掄巾羽扇,神彩飄逸的年青男子,見此情景,搖了搖羽扇說道:“張兄弟,好雅興啊。”

亭子裏的年青男子把手往茶具一擺,笑著說道:“臥龍兄,請用茶。”

那貌美女子見諸葛亮回來,於是也不再賞花了,將采摘好的鮮花用容器盛著,放到泡茶的桌子上來。

諸葛亮輕搖羽扇說道:“今天真的是痛快!那幫老書儒夠他們喝一壺的,本來想投靠曹操保一身富貴,現在門都沒有了。”

年青男子正是張傳峰,這次和諸葛亮一同過江而來,正是趕著諸葛亮應魯肅之約,前來說服孫權抗曹,於是和高倩文坐其順風船,前來柴桑郡尋訪孫大師。

當陽縣大捷之後,劉備和諸葛亮想暫往夏口駐紮軍馬,那知劉琦不依,一定要劉備前往江夏,並將兵馬盡數交於劉備,甘願屈居於叔父之麾下。

因為劉琦知道,按照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抵禦曹軍的到來,再加上張傳峰誌不在此,不如把軍權盡快地交於劉備。

於是劉備無法再推托了,和諸葛亮、張飛和趙雲進入到江夏城駐紮下來,並派關羽帶三千兵甲駐守夏口。

張傳峰也順勢辭去了軍師一職,劉備再三挽留,但無濟於事,諸葛亮也知他心思不在於此,所以也不幫著劉備留住張傳峰。

這時恰好孫權派魯肅以吊唁劉表為名,前來江夏城探聽曹軍虛實,並看能否和劉備結成抗曹的聯盟。

這正合諸葛亮之意,他正在謀劃怎樣才能叩開孫吳的大門,如今魯肅的到來,正是為他創造了這個機會。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諸葛亮便隨魯肅同赴東吳共商抗曹大計。

張傳峰此刻也說道要隨他倆一同前往,再重往東吳看能不能找到孫大師的下落。

在船上,諸葛亮向魯肅介紹一下張傳峰,隻說是友人張亮,並沒有說出真正的名字。

當陽一戰後,張傳峰名震大江兩岸,他單槍匹馬闖曹軍大陣,連殺四十餘名大將,聞者皆色變。所以諸葛亮刻意隱瞞他的身份,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魯肅見這人年紀輕輕,也不以為意,拱了拱手也就過去了。

船到柴桑郡,魯肅安排他們進了驛館。

柴桑城在孫權的治理下已不同往日,一片繁榮景象,街上人流擁擠,士人在成群議論國事,旁聽者甚眾,這時眾人皆在議論曹操下書之事。

原來曹操命人下書於孫權,約獰獵於江東,口氣極其狂妄,大有若是孫權不依,立即揮兵下江東之意。

孫權把文書給眾人一觀,江東文武立刻分成主戰、主和兩派,文官認為曹軍勢大,難以匹敵,不如歸附曹操,以保江東之太平。武官則是求戰,稱不願孫權父兄所創之基業毀於一旦,寧可一戰,雖死無憾。

孫權乃雄心之主,那有屈居他人之下的道理,但文武百官意見難以一致,何以抵禦曹操的來犯。於是派魯肅去江夏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把諸葛亮請來,他聽聞諸葛亮素來能言善辯,因此寄望於他讓這幫口若懸河的求和之人斷了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