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十月二日,夜!
狼牙月下武當山頂真武大殿前,武當祖師張三豐,仙風道骨,一身白衣道袍,鶴發童顏,仰望夜空,手捋胡須,眉頭微鎖,對著他身後立著的一個弟子,名叫李夢陽。他看上去也就十八九的光景,麵目清秀,身形消瘦。說道:“夢陽,你看今夜星象如何?”
李夢陽這才認真地看向星空,說:“祖師爺,這夜就像一匹饑餓的狼,星如眼,月如牙。看的讓人發冷。”
張三豐歎道:“是啊!自古眾星吞噬狼牙月,後必現不祥之兆啊。”
李夢陽大驚道:“祖師爺,那會有什麼不詳之兆?”
張三豐觀望一會後用用手指著太白金星道:“你看,太白星有移位之勢,可見不出數月,就會有太白逆行,侵犯鬥牛之分:禍將至矣!”
李夢陽疑問:“會有什麼禍事?”
他歎道:“當年三國之時,曹操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望烏巢進發.是夜星光滿天。沮授被袁紹拘禁在軍中,是夜因見眾星朗列,乃命監者引出中庭,仰觀天象。忽見太白逆行,侵犯牛、鬥之分,大驚曰:“禍將至矣!”遂連夜求見袁紹.時紹已醉臥,聽說沮授有密事啟報,喚入問之。授曰:“適觀天象,見太白逆行於柳、鬼之間,流光射入牛、鬥之分,恐有賊兵劫掠之害。烏巢屯糧之所,不可不提備。宜速遣精兵猛將,於間道山路巡哨,免為曹操所算。”紹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眾!”因叱監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遂命斬監者,別喚人監押沮授。授出,掩淚歎曰:“我軍亡在旦夕,我屍骸不知落何處也!”後人有詩歎曰:“逆耳忠言反見仇,****袁紹少機謀。烏巢糧盡根基拔,猶欲區區守冀州。”卻說曹操領兵夜行,前過袁紹別寨,寨兵問是何處軍馬。操使人應曰:“蔣奇奉命往烏巢護糧。”袁軍見是自家旗號,遂不疑惑。凡過數處,皆詐稱蔣奇之兵,並無阻礙。及到烏巢,四更已盡,操教軍士將束草周圍舉火,眾將校鼓噪直入。時淳於瓊方與眾將飲了酒,醉臥帳中;聞鼓噪之聲,連忙跳起問:“何故喧鬧?”言未已,早被撓鉤拖翻.眭元進、趙睿運糧方回,見屯上火起,急來救應。曹軍飛報曹操,說:“賊兵在後,請分軍拒之。”操大喝曰:“諸將隻顧奮力向前,待賊至背後,方可回戰!”於是眾軍將無不爭先掩殺。一霎時,火焰四起,煙迷太空。眭、趙二將驅兵來救,操勒馬回戰。二將抵敵不住,皆被曹軍所殺,糧草盡行燒絕。淳於瓊被擒見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縛於馬上,放回紹營以辱之。卻說袁紹在帳中,聞報正北上火光滿天,知是烏巢有失,急出帳召文武各官,商議遣兵往救。為時已晚,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素與授相識。授見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因厚待之,留於軍中。授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操怒,乃殺之。授至死神色不變。操歎曰:“吾誤殺忠義之士也!”命厚禮殯殮,為建墳安葬於黃河渡口,題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後人有詩讚曰:“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麵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這便是此星象第一次現世經過。”
李夢陽急忙問道:“祖師爺,那可有什麼解救之法?“
張三豐沉思良久才說:”天機不可泄露,一切皆是命數。“
李夢陽急道:”祖師爺,難道說這些災難我們明知就要發生卻不能阻止它嗎?“
張三豐回頭望著他笑說:”夢陽,祖師爺知道你心底純善,愛恨分明。所以才沒有教你這夜觀天象,窺破天機之術。就是怕你作繭自縛,不能自拔有時反倒是害了你。“
李夢陽笑道:“祖師爺,如果說這看破卻不能說破,說破也不能改變的話,我還是真不想學。”
張三豐大笑道:“老夫就是喜歡你這直性子!睡吧,明天我們去京師。”
李夢陽疑問道:“祖師爺,去京師幹嘛?”
張三豐臉色凝重,慢慢說道:“這太白逆行的方向就發生在京師之處,想必那裏會有禍事。咱們試著去當一次救世主,能不能成功就看造化了。”
李夢陽大喜說:“太好了,祖師爺。我這就給您打水去,明天咱一早就動身。”
張三豐笑道:“好!”
次日,朝陽初升,張三豐起床開門,就見李夢陽站在門外,背負包裹。笑道:“祖師爺,早!”張三豐說:“你怎麼起這麼早?”李夢陽害羞地說道:“祖師爺,昨晚不是說咱們今天去京師嗎,我一向很少出門,昨夜驚喜少眠今早特意早早來這裏等您!”張三豐笑說:“那好吧,咱們這就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