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跨國界經濟活動日益頻繁。因此,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都開設了一門專業課程來探討跨國界經濟實體管理的獨特規律,有的稱為“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有的叫作“國際企業管理”。不管課程名稱怎麼變化,其教材絕大多數都是以跨國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的。
這種以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規律來代替跨國界經濟實體管理獨特規律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教材存在兩個弊端。一是過多介紹跨國公司的獨特知識,沒有揭示跨國公司的管理規律。二是即使揭示跨國公司的管理規律,也往往走題,演變成以跨國公司為例介紹管理學、企業管理學的規律。以上兩種情況都沒有揭示企業在國外經營時管理上的特殊規律。
第二,無疑跨國公司在跨國經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跨國公司的數量是有限的,它為學生提供的管理崗位也極為有限,而且跨國公司獨特的管理規律隻對極少數跨國公司高層管理者適用。實際上,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絕大部分隻能在中小企業中參與跨國界經營活動。
因此,以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規律來代替跨國界經濟實體管理獨特規律的做法不利於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基於以上考慮,本教材與其他教材的視角有所不同,不專門探討跨國公司,而是以全部跨國經營企業為研究客體,緊緊抓住企業經營空間的變化,揭示企業在國外經營時管理上的獨特規律——它是管理學、企業管理學規律在跨國經營環境下的具體表現。正因為如此,本書在結構上有自己的特色。
全書按照跨國經營的邏輯順序,依次回答4個問題:為什麼要跨國經營?怎樣選擇目標市場?如何進入國外市場?如何管理在國外創辦的企業?重點是如何管理在國外創辦的企業。
全書由以下10章構成:第1章導論;第2章,跨國經營與對外投資理論(回答為什麼要跨國經營的問題);第3章,跨國經營環境(回答怎樣選擇目標市場的問題);第4章,國際市場的進入方式(回答如何進入國外市場的問題);第5章跨文化管理;第6章跨國企業的文化建設;第7章跨國人力資源管理;第8章跨國領導;第9章跨國激勵;第10章跨國政治風險管理(第5章至第10章回答如何管理在國外創辦的企業,揭示管理學規律在跨國經營環境下的具體表現)。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實踐性強。本教材貫徹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思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為目標,在介紹知識時重點揭示可操作性的規律;同時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而且主要選用決策型案例,為此改編、撰寫了大量的決策型案例。所謂決策型案例是指,案例隻有矛盾的起因、發展、高潮等環節,在矛盾發展到高潮時就戛然而止,留待學生去解決矛盾,作出決策。決策型案例更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等實踐能力。
2.本教材嚐試探討應用型本科高校教材建設的規律,試圖找到既不同於學術型本科院校教材注重理論,又不同於高職高專院校教材偏重實踐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材建設的道路,著力把理論傳授和技術應用相結合。在闡述理論時立足於通俗易懂;同時注重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介紹相應的技術技能知識。此外還采用了大量的決策型案例供學生練習研討,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教材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定位,尤其適用於應用型本科高校。
3.視角新穎。本書著力揭示企業在國外經營時管理上的獨特管理規律。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和引用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和文獻,但限於篇幅,沒有一一注明出處,在此向相關文獻的作者表示誠摯的感謝!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當和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劉綿勇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