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移魂大法”——劉備的馭人術與現代人才觀(13)(1 / 3)

但劉備畢竟是劉備。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要想殺出重圍,隻有靠眼下的這一班弟兄了。而調動起他們的鬥誌是關鍵之所在。想當初人家項羽為戰勝秦的軍隊曾“破釜沉舟”,我為什麼不能呢?想到這裏,劉備猛地拔出寶劍在脖子上一橫,大喊一聲:“我劉備時乖命蹇,既然上天要滅我,我又何辭!弟兄們千萬不要管我,你們趕快殺出重圍各自逃生去吧!”你想劉備手下兵將能不為他這種做法所感動嗎?一齊拚命死戰,保衛劉備,終於等到趙雲等人殺到,將其救了出去。

盡管是逃了出去,這次戰役使劉備損兵折將,狼狽逃竄至江漢,士氣低落,軍心不整,麵臨何去何從的嚴峻問題。劉備也許考慮到可以去荊州的劉表那裏暫時躲避一下,但自己又不好直接開口。於是再次故技重施,口稱眾兄弟皆有王佐之才,跟隨劉備不會有什麼好前景,不如各自散開各去尋求功名富貴吧!你想,眾人跟隨劉備那也是慕名而來,怎能說走就走,再者劉備如此仁德,早已打動眾人之心。謀士孫乾自告奮勇,要替劉備到劉表那裏去尋求庇護,以期得一落腳之地。劉備當然是求之不得。這種手段的運用使劉備獲益良多。

隨機應變是每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特別是在被稱為“現代條件下的戰爭”的商戰中更是如此。每一個企業要想生存,並且要發展壯大就要善於適應環境,而不能等待環境來適應自己,惟一的生存之道就是要具備過硬的能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的能力。任何妄想在商場中過“逍遙遊”日子的念頭,在殘酷的現實麵前都將會被擊得粉碎。幻想的空中樓閣失去了現實的基礎也不會持續長久,所以可以說,大多數商業利潤的獲得都是靠這種能力結出的碩果。

類似的情況在現代企業競爭中也時常發生。許多企業在競爭中巧妙運用劉備的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在商海大潮中乘風破浪,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拿江蘇省第二毛紡織廠和浙江省泰能集團爭奪廣東省民營企業“深龍”毛紡廠的例子來說,“二毛”購得“深龍”就是劉備這種領導藝術在現代條件下的靈活應用。

眾所周知,“二毛”是省級重點企業,生產的產品包括毛紡、呢絨等多種項目。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等地,甚至還出口到美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是國家出口創彙的明星企業之一,為國家年創利稅上千萬元。浙江泰能集團更是集紡織、服裝、鞋帽於一體的大型企業,以產品品種多、數量大、質量好、年產值額高而著稱。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二家企業獨領風騷。

為了進一步擴大業務範圍,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雙方都積極向外省展開業務並進行資本輸出,以期取得良好的效益。與此同時,雙方都把業務目標指向了廣東省,力圖在廣東省建立自己的夥伴聯係。恰巧,廣東省的民營企業深龍毛紡織廠由於經營不善,企業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而工廠規模小不能形成規模效益是它的致使弱點,再加上整個紡織行業的大環境不景氣,使得深龍的經營越來越困難。相反,“二毛”和“泰能”因自身技術先進,規模大,屹立不倒。如果能將深龍收購到手,加上它不算落後的技術設備,給以合理的整頓和改造,就能有效地壯大自己的實力,在廣東省的合作就有了目標。因此收購深龍成為雙方的共同指向。

針對這一共同的目標,“二毛”和“泰能”分別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泰能集團為能在這次收購行動中占得先機,采取主動進攻的策略,提出了直接收購深龍的計劃。誰知這一計劃卻遭到了深龍上下所有職工的強烈反對,激起了他們的“團結”意識,廣泛開展救廠獻計獻策活動,全廠團結,一致反對收購,使泰能無功而返。而“二毛”吸收了泰能收購失敗的經驗教訓,從感情上和財力上給“深龍”提供各種援助(當然是有限的),並不提收購之事,和深龍建立多種業務聯係,造成一種力圖幫助深龍脫困的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