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讀三國,鑒古今”係列叢書之一備受人矚目的“皇叔”劉備是我們要著力分析的對象,但我們絕不是要為劉備立傳,而是要通過對劉備領導、用人才能的分析,以期給今天的領導者提供借鑒。

魯迅先生在評價《三國演義》時曾指出作者“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這一語道破了劉備做人的真麵目,他絕非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忠厚、仁義”,而是個典型的厚黑高手,這是對其一生的中肯評價。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劉備自打出道便立下了“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大誌。盡管自己窮困潦倒。

很多人都被劉備所舉的大旗所迷惑,跟隨他打天下,殊不知劉備實是借計謀取自己的特權。而劉備的“厚黑”這一方麵也被掩蓋在了“仁君”的外表之下。

說劉備“厚黑”也不乏例證。陶恭祖禮讓徐州,劉備拒絕接受為的是博取高名;長阪坡之役,摔阿鬥目的是挽回軍心;在占荊州取西川後立為漢中王還要上表漢獻帝,邀名之心可見一斑;永安宮托孤,假意建議孔明取替其子而為西川之主,實質是將孔明逼上了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不歸路。劉備深諳用人之道,在他生命的每一個裏程中,都體現出了“厚黑”的鮮明個性。

盡管一位偉人曾說過“一個沒有爭議的人物,也往往是最平庸的人物”,以往人們對劉備的評價並沒什麼太大的爭議,可是他並不平庸,以致曹操也曾發出“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的感歎。之所以人們並不認為劉備有太多的爭議,是對劉備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我們今天的人們如果還像當時的人物那樣認識淺薄則有點說不過去了。按著魯迅先生給我們指點的道路我們發幽燭隱,逐步把劉備雄霸天下的招數一一抖摟出來,以期“資治通鑒”,這也是本書編撰的目的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