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小組的比賽裏,尼日利亞隊員法蘇巴在賽場仿佛刮起了一道綠色的颶風,以領先身後隊員超過1米的成績獲得了第一名。
這個1米75左右的黑人隊員有著現下最被看好的短跑運動員的身材,身體精瘦,黑色人種,身材均勻,小腿粗壯有力。
這種隊員的選材模板並不是像時裝一樣,每年流行一款,第二年之後就過季了。
身高介於1米73到1米78之間的隊員在短距離比賽裏更容易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身體優勢,這是各國幾十年來不斷摸索證實的事情。這麼多年來,多少運動員都用自己的成名不斷證實這個道理。
除非是天才,否則真的是沒有任何機會。
不過天才可不是經常有,幾十年出一次,一個人統治一個時代,留下後人無法企及的成績和榮譽,這樣的隊員太難尋找了。
所以法蘇巴這樣的隊員就是當下短跑賽場裏的標配,小鋼炮模樣的黑人運動員統治短跑賽道。
60米比賽贏一個身位都不算小差距,隊員之間在最後衝線的那一刻隻差之毫厘,可是這場比賽裏,
可是法蘇巴卻把身後的對手甩開至少0.1秒,這個成績在100米裏也許不算什麼,不過出現在世界室內錦標賽的半決賽裏,還是讓人歎為觀止。
看台上,沈亮看到陸威回到觀眾席之後,迎上來和他擊了一掌:“跑得不錯,我剛才身體感覺很緊,尤其是小腿肌肉,感覺收縮能力下降了很多,完全跑不出訓練水平了……”
沈亮說著也無奈地搖搖頭,在國內的時候很難有人在短程能力上和自己抗衡。到了世界賽場上才能體會出來差距,他覺得自己之前就像井底之蛙,以為隻要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進決賽就跟玩似的。
年輕人隻要明白了生活的艱辛,才能堅強地成長起來。
“小陸,不要再考慮60米了,從現在開始,把全部精力都放到鉛球決賽,鉛球比賽之後再想別的事情!快去陳大夫那,讓他給你做個恢複!”
這個餘維從主席台附近快速地走到了運動員和教練的區域,在馮勇有工作不能帶隊的情況下,他是華夏田徑代表團的一把手。本來是坐在主席台上,看完60米半決賽之後,他也有點坐不住了。
作為曾經的國家隊短跑隊員,這三個小組的半決賽餘維要是還看不出來點門道,就白活了這麼多年了。
很明顯,這次室內世錦賽的冠軍已經和華夏隊無緣了。剛才三個小組的隊員裏,每個小組的小組第一實力都在陸威之上,還有兩個隊員的能力和陸威不相上下,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該給隊伍傳遞一個信息,讓陸威全力備戰鉛球比賽。
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什麼都想要,最後又什麼都得不得。雖然陸威的能力比較全能,現在看起來,他的優勢在於身體素質出眾,各項能力都比較均衡,所以在很多比賽項目裏都有不錯的水平。
但全能有時候也會成為一個運動員的掣肘,博而不專本來就是體育競技的大忌,除了個別項目,絕大多數項目都需要單項技術能力極強的運動員。
像陸威這樣的隊員訓練的時候被幾個項目同時分享訓練時間,這樣下去恐怕很難獲得像樣的成績。
在奧運會這樣的比賽裏,又是在本土的家門口,就算陸威能在所有參加的項目裏都站上領獎台,恐怕也不如拿一塊金牌的作用大。
有了金牌之後,住房、待遇、退役之後的工作恐怕都可以解決,就算拿5塊銀牌也是絲毫不能和這一塊金牌相比較的。
競技體育就是這麼殘酷,人們隻能記住那個站在最高領獎台上的隊員,哪怕身後的其他隊員和他的差距隻有毫厘,恐怕比賽之後也不會有人能夠記住他們。
適者生存的法則同樣也適用於競技體育,隻要進化出環境需要的能力,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現在的規則就是這樣,國家體育總局對各省市也有指標,做到了就會有資源傾斜,達不到,就算隻有一點差距,獲得的政策傾斜也會差十萬八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