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節:金融海嘯(1 / 3)

[[[CP|W:210|H:140|A:C|U:http://file2./chapters/20151/16/3394074635570167545527500388852.jpg]]]1965年1月15日,全美國第一所職業培訓學校正式開學,學校位於美國東部一個小城市。八十五位十六至二十一歲的年輕人,以第一批注冊學員的身份,來到這裏,接受特別的職業訓練。四十多年後的今天,美國的職業中學已經發展為有一百二十五間分校的中等職業培訓係統,為生長在貧窮和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提供職業技能訓練,使他們成為美國經濟建設的專業人才。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成了其中某一間分校的數學老師。

本書轉發的是初稿,隻有簽約,才有權力閱讀完整稿件!2008年下半年,裁員滾滾來,我在美國當教師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當時我還是一個剛入行沒多久的電腦軟件工程師,盡管我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已經有好多年了,而且還一直在不現實地期待著大器晚成的機會。金融海嘯突如其來,我這個毫無抵抗力的初級工程師,還沒有意識到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被炒了魷魚。失業在家,拿著微薄的失業金,交著昂貴的房租,怎麼能安得下心來,無所事事,所謂手停口就停。於是我嚐試著尋找新的工作。

但是,就業市場和我的失業金一樣入不敷出,被裁出來的人遠遠多於招聘的職位,炒魷魚容易找工作難啊。我就隻好在網上注個冊,讓那些聘請廣告天天自動Email到我的電子郵箱,如同蚱蜢自動飛進口袋一樣。我把簡曆掛在網上,隻要點擊一下“應聘”,就會把申請連同簡曆發出去。開始我還挺認真的,用筆記本寫下招聘公司的基本資料和我申請的日期等等,還準備一下如何應試,但所有的申請都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反應。個把月,我也沒有什麼信心了,隻好習慣性地把申請發出去,也懶得寫下任何東西,反正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偶然有些回應,也是些“很感謝你的申請,但很抱歉,我們暫時沒有適合你的職位。如果有新的職位,我們會及時聯係你的…”之類的例行公事的回音。偶然間也有一兩個麵試的通知,讓我高興好一陣子。我翻箱倒櫃找出來美國以來從沒穿過的西裝,還有那幾條毫不相稱的領帶,自我打扮一番,我以為這樣可以給人好印象,增加被錄用的機會。其實,這完全是自作多情,毫無用處。不用照鏡子我也知道,我一點都沒有別人高大威猛英俊的外貌,更沒有年輕陽光帥氣的本錢。我這種特意的打扮,別人看來簡直就像個小醜,讓人忍俊不禁。唯一有點作用的就是把頭發染黑,去掩蓋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經開始白發蒼蒼的真實麵目。

一天,我接到一個電話,約我去作一次麵談,地點位於風景優美的蛇王島。我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公司,聽名字像個職業介紹所,因為有時有的職業介紹所會通知我去一趟,說有好工作介紹給我,當然全都是白跑一趟,空歡喜一場。那天,我穿著牛仔褲和悠閑上裝,按時去赴約;在美國,守時是很重要的。當我按地址走進那座大樓的時候,我發現周圍靜悄悄的沒幾個人,我的直覺告訴我那不是一所職業介紹所,而是一家大公司。糟了,我這是來應聘麵試的!可時間已經到了,回去換衣服已經來不及了,我隻好直闖進去。更糟的是,應聘什麼工作我都不知道。我客氣地對傳達室的工作人員說我是來麵試的,很快人事部一個人出來接待我,他客氣地請我坐下。

坐下後,我說:“我很抱歉,我記不得我申請了什麼工作,因為我現在失業有半年多了,我每天至少發五份申請出去,甚至更多,現在發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份申請,我實在無法記得我申請過哪份工作。”他笑了笑說:“我明白,不要緊。我們這裏是一間聯邦政府的職業學校,我們在聘請數學老師。”我根本就記不得我是否申請過這份工作,但我假裝想起來了,我說:“我想起來了,大概是兩個月前申請的。”他說:“對了,我們兩個月前登的廣告。”然後他說:“我們現在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