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彥宏決定在今後的一段時期裏,將百度國際化重點放在太平洋之西,換句話說,要做亞洲最大的搜索引擎。
那麼,為什麼李彥宏把時間定於2012年呢?根據李彥宏對於搜索行業的理解,他認為,任何一個成熟的搜索引擎,從開發到逐漸建立競爭優勢,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百度在中國的發展經曆也是這樣。
因此,李彥宏認為百度日本的發展軌跡可以分為:2007—2008年為投入階段,2009年為產品年,2010年則為流量年,而從2011年開始,就成為百度的盈利年。百度也已經占據了中國這個世界上潛在網民數量最多的市場,如果再加上日本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那麼百度在2012年將毫無疑義地成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搜索引擎,完全有實力和穀歌在國際搜索市場上互相抗衡。
當然,雖然將亞洲市場列為百度未來的必爭高地,但是到底選哪一個國家作為第一個市場進入,李彥宏等公司的高層也頗費思量。
剛開始的時候,進入可選範圍的除了日本,還有韓國、俄羅斯和越南,但是最後經過調查發現,韓國搜索市場的前三名都是本土公司,規模最大的Naver公司早已經占據了韓國70%以上的市場,它和百度以及俄羅斯的Yandex是世界上麵僅有的三個在本土擊敗過穀歌的搜索引擎,李彥宏承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知道Naver稱雄本土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說百度的“撒手鐧”——本土化,短時間內在韓國並沒有占據“先手”,所以,李彥宏決定暫不考慮韓國。
也是基於類似的原因,俄羅斯也不在考慮之列了。至於越南,李彥宏本人親自去做過考察,發現其搜索市場相對很少,也不是理想的選題。篩選之後,日本市場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一,日本市場還沒有一家數得上的本土搜索公司;第二,目前領先的兩家公司穀歌和雅虎,是百度在中國市場的“老冤家”,大家都非常熟悉,打起“架”來,心裏有底,也有勝算的信心;第三,日本的市場足夠大,有規模,所以這根“骨頭”啃起來也會非常有味道。可以說,占領了日本市場,那麼百度對於其他市場就會更加具有信心和經驗。
李彥宏看好日本市場,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經濟地位。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的付費搜索市場雖然弱於美國、英國等相對發達的國家,規模卻是相當於中國付費搜索市場五倍左右。第三方數據顯示,2005年,日本網絡廣告收入達到了2808億日元(約為215億元人民幣),比2004年增加了55%;而2005年中國網絡廣告收入約為27億元,比2004年增長42%。因此相比之下,日本市場的潛力更加巨大。
所以,李彥宏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2012,劃洋而治”的計劃,相信,在李彥宏的帶領下,這一計劃一定會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