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網絡泡沫逐步終結的時候,美國在線卻成為了合並公司當中市值最小的資產。2003年,該公司重新改回時代華納的名稱,美國在線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曆史名詞。而從巔峰到逐漸湮沒,前後才不過五年的時間。
總部設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公司也在這樣一場危機當中被狠狠地“打擊了一番”。
作為全球互聯網行業當中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亞馬遜在泡沫盛行之時還是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它在1998年高價買下了一家搜索技術公司(Junduv),希望能夠當成一個購物的搜索引擎。而且幸運的是,亞馬遜在網絡泡沫破滅之後,迅速地回歸到了其核心業務,成為了危機中少數逃過劫難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李彥宏也同樣從網絡泡沫危機當中吸取了教訓。
李彥宏當時也產生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李彥宏進行第一次風險投資融資的時候,百度的商業模式是給所有的主流網站提供搜索服務,那個時候李彥宏是想著收技術服務費,按照每千字搜索收費,比如當時美國的價格是每千字20美元,我們計算中國有多少網民,每天有多少搜索,所以我們收入就會有多少。但是,等到網絡泡沫破滅之後,李彥宏就發現這個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個價格太貴了,而且網絡泡沫破滅後,門戶已經不把最優秀的搜索技術看成是他們的發展目標了。
在那段備感難熬的日子裏,李彥宏甚至產生過把百度的搜索技術賣給湖南衛視的念頭。
但是幸運的是,李彥宏最終還是放棄了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決定把希望放在發展獨立搜索的網站上。百度的轉型之舉也就是在這一特殊時期完成的。在網絡泡沫破滅到網絡經濟再次高速增長的轉型時期,李彥宏更是成功領導了百度公司實現的“生存—發展一壯大”三步走戰略,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彥宏總結說,那些在危機中倒下或者是受到巨大打擊的企業,大多都曾經把抱有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想法。而當經濟形勢良好的時候,不切實際的想法還不至於讓企業陷入困境,但是當危機以不可抵擋之勢撲來之時,當公司的資金鏈變得脆弱,人心變得搖擺不定的時候,企業這個時候如果還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那麼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非常有可能讓企業置於萬劫不複的境地。
李彥宏相信,經過了這場金融危機,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如何判斷經濟泡沫的出現,以及如果經濟泡沫出現之後,應該如何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