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刑拘
張海可以算作本書的第一讀者。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征,健力寶就是這樣一個已經形成了自己人格的企業。在健力寶的發展曆程中,2004年的股權之爭隻是一個小插曲。什麼是金剛?就是它可以傷害別人,但別人卻傷害不了它,我覺得這很像健力寶。所以我推薦大家看這本書,雖然它不是最全麵的,但至少可以讓你知道得更多一些。”
2005年3月23日淩晨三點左右,廣州番禺某大型樓盤附屬酒店大堂,在花了兩個多小時翻閱書稿之後,張海對本書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當時,本書已經進入編輯階段。由於書中較多涉及對張海主政健力寶期間經營行為的質疑和批評,本書責任編輯郭學軍先生遂希望能有一些張海本人的正麵回應。於是,原本身在深圳的張海連夜赴約。
“這本書的難得之處在於故事的完整性,而且其中又閃耀著思辯的色彩,不枯燥、不淺薄。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外人,看別人經營企業的成敗得失。單純從一個做企業的人的角度,書中很多觀點是極有啟發和借鑒意義的。”對於書中的批評,張海泰然處之,沒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
當天晚上10點左右,筆者再次致電張海。張海向筆者建議,為了讓本書更具權威性,可以考慮讓健力寶的曆任掌舵人皆出來說一兩句話。這無疑是一個好主意!但操作起來卻頗有難度。
事實上,從去年籌劃寫作本書時起,筆者就多次聯係李經緯、張海、祝維沙、李誌達、區柱明等曆屆掌舵人,希望能夠麵對麵采訪。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采訪要求往往被“現在還沒到說話的時候”或者“沒什麼好說的”等借口推脫,即便是接受采訪的,也往往再三強調“一家之言”、“私下談談”。更何況,作為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敘述健力寶二十年的沉浮故事的同時,我們更強調對健力寶曆史的反思,其間自然就少不了對各位掌舵人經營策略的針砭。顯然,要讓他們接受本書並且公開出來講話,絕非易事。
電話裏的張海信心百倍,他讓筆者給他兩天時間,由他去說服李經緯和祝維沙,“他們應該會答應,有些事情我們是需要反思了”。自2004年8月23日被免除廣東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之後,筆者曾多次與張海麵談,但由他主動提出“該反思了”,這還是第一次。
這樣的溝通結果讓筆者和編輯都十分欣喜,曆來批評性文章難寫,難就難在很難得到被批評對象的理解。如果本書能夠引起健力寶曆任掌舵人對自己經營行為的反思,既是遂了筆者寫作此書之心願,更是“健力寶”這個承載著國人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民族品牌之福祉!
然而,2個小時之後,筆者卻獲知張海可能已經被警方采取措施的消息。這個消息讓筆者半信半疑——自張海下課以來,類似消息一直不絕於耳。
直到第二天下午,筆者從張海親屬處確認了張海被警方刑事拘留的消息。警方出具的“拘留通知書”上,張海“涉嫌挪用資金”。根據後來媒體報道,當天下午5點多鍾,張海及一男一女兩位朋友前往位於廣州東山區的東山賓館東山食府就餐。這是一次漫長而且鋪張的宴會,三個人在包房裏共呆了六個多小時,而當時就餐的“上海廳”包房麵積約30多平方米,一張大桌足以供15人同時就餐,張海三人每人各點了一份紅燒鮑魚、魚翅、牛排、豬腳,外加酒水總共消費了4000元。
晚上11:25分,當張海三人走出東山食府1號電梯時,即被等候多時的廣東省和佛山市警方便衣請進了早已備好的警車。
3月27日,張海主政健力寶時期的核心人物、前健力寶集團分管投資管理部的董事郭泳在上海一家酒店被警方拘捕。郭泳追隨張海多年,與張海、李友一道,創下了“凱地係”在資本市場的赫赫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