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T在班組推行的優缺點

如果說勞動競賽活動是一種提高生產率的實踐活動,那麼總結評比則是一種理論性的評價活動,是將動態的具體過程進行靜態的抽象化的活動。勞動競賽的總結評比是勞動競賽全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它的作用就在於檢閱競賽成果,比出先進與落後,樹立起鼓勵人們學習和趕超的先進榜樣,以鼓舞人們競賽和生產的士氣。要做好這項工作,就要對它的意義、原則、方法有十分清楚的認識,這有助於勞動競賽的組織領導機構和領導者做好競賽的評比工作,以避免工作中的失誤。

總結評比是勞動競賽的重要環節

(1)評比是勞動競賽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勞動競賽成果的反映。勞動競賽從過程看,一般要經過組織發動、正式開展和活動結果三個階段,而總結評比就是最後階段工作的一項最重要內容,它要歸納、分析競賽的實際成果,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評選和樹立起趕超的先進典型,還要找出存在的不足,這些工作做好了可以使人們看到競賽的成果、認清努力的方向,鼓舞起進一步搞好競賽的士氣,從而為本次競賽畫上圓滿的句號,同時也為今後競賽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說,總結評比既是勞動競賽的最後一道工序,又是今後繼續開展競賽活動的起點。

(2)評比是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先進技術的重要方式。勞動競賽是廣大職工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場所,每一次競賽後,都要出現大量的先進經驗和新的技術發明。大量事實證明,每總結推廣一項經過實踐檢驗的先進經驗,都會對生產力發展起推動作用。從一定意義上看,競賽的過程,就是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的過程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的過程。借助評比這一載體深入基層,參與到競賽當中,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發現群眾創造的各種先進經驗,並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緊密結合實際地把這些先進經驗推廣到同行業,同工種的群眾中去,使之變為社會的共同財富。

(3)評比是獎勵競賽優勝者批評幫助後進者的重要渠道。評比是對競賽優勝者的認可和肯定。對優勝者的口頭表揚、會議表揚、登報、廣播、授予先進稱號或榮譽稱號,以實物和貨幣等物質獎勵等,是對競賽者成績的充分肯定的一種證明,也是一種促進和鞭策。而對競賽落後者,評比無疑是對其的一種促進,一方麵可以使其找到與先進者的差距,另一方麵是通過這種“挫折教育”使其克服落後麵,迎頭趕上。

總結評比的原則

做好總結評比工作,是勞動競賽的重要環節,也是勞動競賽的重要內容。而要搞好勞動競賽的總結評比工作,就要堅持其最基本的原則。

(1)公平原則。所謂公平原則,是指在評比的時候堅持貢獻與獎勵相統一,勞動成果與物質利益和社會榮譽相一致,使所有參賽者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如果在評比的時候造成貢獻與獎勵、勞動成果與物質利益和社會榮譽相背離,就會使某些職工造成心理上的挫折,使勞動競賽歸於無效。因此,堅持公平的原則很重要,關係著參加勞動競賽者們的積極性和切身利益。

公平原則具有堅實的理論依據。行為科學認為,職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到絕對報酬的影響,而且受到相對報酬的影響。人們不僅關心自己收入的絕對值,而且關心自己收入的相對值;每個人不僅會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與他人進行比較,而且還會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報酬與自己過去相比較。當一個人通過各種比較,發現比例基本相等時,就會產生公平感;如果通過比較發現不平等,就會產生不滿。事實說明,公平的獎罰,會產生正激勵效應;不公平或不一樣時,會產負效應。

如何做到評比的“公正”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看問題的角度,難免主觀主義和本位主義的問題發生。為了克服這些情況,就要在評比中進行數據化、規範化和科學化運作,通過記錄台賬、做定性定量分析等細致的步驟確保公正性原則。

(2)需要原則。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推進,是與滿足社會的需要和滿足職工群眾物質的、精神的需要相聯係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人的基本的需要,即物質需要;另一個是高層次的需要,這種需要表現為人們對理想、信念、勞動、道德、紀律、知識、藝術、交往等追求,這種高層次的需要也稱做社會需要,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本質標誌。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就是在不斷地滿足人們的這種基本需要和社會需要中發展起來的。正因為勞動競賽緊扣這種需要主題,才能長期以來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強大的生命力。事實說明,勞動競賽不僅把人們物質上和精神上的需求緊密聯結起來,把人們主觀需要和客觀需要統一起來,把人們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構成人們的理想、信念和動力源泉,而且為激勵廣大群眾的進取心理提供了和諧、寬鬆的環境,為實現人們的理想、願望、需求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為發揮人們的首創精神開辟了大顯身手的舞台。由於勞動競賽在人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結合點上產生了催人進取、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這就必然成為廣大群眾參加競賽、爭作貢獻,為四化立功的自覺行動。這就是勞動競賽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源泉所在。

(3)實事求是原則。實事求是是做好勞動競賽總結評比應堅持的最根本原則。黨中央、全總一再強調,宣傳先進模範人物,推廣先進經驗,開展學趕先進活動,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反對脫離實際,反對生搬硬套,反對形式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在評比時,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地把先進典型看做是群眾集體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產物。對先進人物的事跡有一分說一分,既不可求全,也不能拔高,以免造成宣傳和評比的失實。

(4)時代性原則。與時俱進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新發展,與時俱進的核心就是創新。勞動競賽本身就是創造性勞動,因此,它也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勞動競賽總結評比中,要把那些符合時代要求,代表勞動競賽和生產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先進成果、先進經驗、先進人物評比出來,以昭示人們行動的方向;同時勞動競賽總結評比本身也要與時俱進,真正體現時代的要求,創新評比觀念、評比條件、評比製度、評比程序和評比方法。隻有堅持總結評比的時代性原則,才能使勞動競賽跟上時代步伐,不斷推向前進。

總結評比的方法

如果說總結評比的原則決定了勞動競賽總結評比的目標和方向,那麼正確的評比方法則是保證這項工作達到既定目的的具體步驟。原則決定方法,方法是對原則的具體體現,總結評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各項:

(1)開好評先會。勞動競賽的評比是一項認真細致的工作,評先會開得好,就能評出方向、評出團結、評出幹勁、評出風格,使評先會變成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的現場會。召開評先會應注意幾點:

①講明意義目的。

②搞好工作總結。

③要認真進行評比。

④做好會後工作。會後,勞動競賽的組織者要到群眾中去,看看情緒,聽聽反映,以彌補會上之不足。

(2)認真總結先進事跡材料。先進事跡材料必須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如果整理的材料內容有出人,將造成群眾對先進的不服氣,使先進者脫離群眾,或形成“牆內開花牆外香”,起不到班組選樹先進的作用。因此,總結先進事跡材料,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注意做到:

①真實性、即先進事跡材料的真實可行。對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不能隻聽介紹或反映,而是要深入調查,把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發生時間、地點及過程和結果摸得清清楚楚,如實記載。

②準確性。就是先進事跡材料在表現程度上必須準確無誤。總結先進事跡材料時,必須實事求是,不加水分,貢獻有多大就說多大,不能有意拔高;不能因為要突出先進人物而貶低群眾,把集體的成績記到一人身上;不能無根據地濫用“一貫怎麼”、“始終怎樣”等過頭話,華而不實。隻有保證先進事跡材料的準確性,才能使群眾對先進人物心悅誠服,無所非議。

③可學性。就是先進事跡材料要提供群眾學習的方向和內容。在總結先進事跡材料時,不能隻是公開成績,使群眾看後覺得可敬而不可學,而是要把其所以取得成績的先進思想和先進工作經驗總結出來,從而啟迪群眾與先進比,向先進學。

(3)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秉公辦事。在評比中,常出現“牆內開花牆外香”現象,即本單位湧現的先進典型,在外麵名聲很響,而在本單位都備受冷落。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典型起到“一花引來萬花香”的作用?評比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消除嫉妒心理。

②要克服盲目崇外思想。

③要敢於扶正祛邪。

現場OJT的要點

獎勵是一種激勵機製,它是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環節。探討和研究獎勵規律,發揮激勵機製在勞動競賽中的重要作用,對於搞好勞動競賽具有重要意義。

獎勵在勞動競賽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是一種創新性的勞動。廣大參賽者為了創先奪魁,在腦力和體力上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特別是那些竭盡全力、艱苦奮鬥、敢為人先、成績優異者受到獎勵是理所當然的。獎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獎勵是對成績優異者的肯定,是對他們勞動成果的承認。通過獎勵成績優異者,可以從更高的層次上滿足廣大職工群眾的需求,更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獎勵是對參賽者勞動貢獻的一種報酬。勞動競賽中的獎勵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種。物質獎勵實際上是根據人們勞動的成果,給予一定的具有經濟價值和滿足人們某些方麵需要的物質利益。這種物質利益既是體現“按勞分配”原則,對勞動者個人為社會所作貢獻,在報酬方麵給予相應的補償;同時又能振奮被鼓勵者的精神和幹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精神鼓勵的作用。勞動競賽中的精神鼓勵,則是通過表彰先進、樹立旗幟,授予先進模範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狀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勞動者在競賽中所創造的價值和所表現出來的精神,給予肯定的評價。精神鼓勵的作用是強化人們積極向上的公理,培養人們的共產主義勞動態度。

獎勵的原則

根據我國多年來勞動競賽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政策的指導,進行獎勵應遵循以下五條原則:

(1)責、權、利相結合。在競賽獎金的使用上,長期以來在兩個問題:一是平均主義分獎金,“撒胡椒粉”;二是用得不活,作用不大。平均主義在勞動競賽中造成諸多弊端,表現在:賽與不賽一個樣;賽好賽壞一個樣;貢獻大小一個樣等;沒有貢獻的照樣拿;責任不清、分配任務討價還價,不講清價錢不願幹。同時,在獎金使用上存在重複性,讓部分參賽獲獎者重複領取獎金。

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各企業都在探索革新競賽獎金分配的有效途徑,其中“競賽獎勵由平均分配型轉變為落實責任與效益分配型”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體現了競賽獎勵中的責、權、利相結合原則。這個原則的實質就是把競賽獎勵同職工所承擔的經濟責任和實現的經濟效益緊密掛鉤,真正體現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原則,頗受職工稱讚。

(2)獎勵個人與獎勵集體相結合。當代企業是社會化大生產,要靠集體力量去完成企業的整體目標。但是,企業又是由大量的小群體組成的,這些小群體在企業中有一定的聲望和影響時,其成員之間的內聚力就強,群體的力量就大,承擔艱巨任務的能力也高。同時,群體成員之間的吸引力越強,個體目標越一致,那麼群體凝聚力也越大。從獎勵方式看也是這樣,采取個體獎勵製度,會使競賽造成競爭式個體而影響群體的凝聚力;如果采取群體獎勵製度,以群體成績計酬分享,則有利於提高全體成員責任感,從而加強群體的凝聚力。因此,在獎勵表彰時,應首先根據集體績效來獎勵突出的集體,提高這個團體在自己成員和其他團體中的聲譽,再根據為實現總體目標的貢獻大小,獎勵突出的個人。把對個人的獎勵與對集體的獎勵緊密掛起鉤來,有利於把個人目標和整體目標統一起來,從而確保企業大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