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中難熬的另一個時期便是尚德上市之前,需要國有資本退出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尚德已經脫離了創業之初的困境,獲得了不菲的利潤,走上了正軌。要在這樣的順境下做一些未雨綢繆的事情,更何況是要“在太歲頭上動土”,遭到的抵製可想而知,這些國有資本還都是幫助尚德打天下的功臣。施正榮在解讀這段時期的心路曆程時,坦然說道,那個時候,在公司裏產生了一些聲音,比如說,施博士沒什麼了不起,他沒什麼技術,這個公司有他沒他無所謂。漸漸的,施正榮覺得自己處於一種被架空的狀態,這讓他非常鬱悶。在這個煎熬的過程中,他深深地體會到,人要能夠拿得起、放得下,平和的心態是很重要。施正榮最後和妻子說道:“萬一走到那一天,不行,我們就離開,也很正常,因為我回來就沒有想到為了賺錢而回來。我回來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了炫耀一把自己的知識而回來的。”

現在,尚德成功上市了,施正榮似乎可以喘一口氣了,然而,在他看來,自己的責任並沒有因為尚德的上市而減輕,肩上的擔子反而越來越重。上市之後,他的壓力和責任都更大了,因為他要對股民和整個社會負責,要對他們的期望進行回報,如果回報不了,股價就會下跌,公司就會陷入艱難的處境。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施正榮並沒有被尚德目前取得的成績衝昏了頭腦,他對尚德的處境以及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有著清醒的認識。

如果說施正榮的這種矢誌不渝的精神,更多是心理層麵上的因素的話,那麼,還有另外一個方麵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他經常談到的身為一個企業家必備的身體素質條件。他從小就積極參加一些農活,大學時期每天堅持鍛煉,並養成了習慣。施正榮對自己的健康一直非常重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正是有了健康的體魄,施正榮才頑強地挺過了創業之初的種種煎熬。從他身先士卒帶領員工沒日沒夜地撲在生產線上,到後來帶領團隊坐飛機滿世界跑,去參加展覽會、銷售產品,公司裏很多方麵的事情都需要他親力親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古往今來,取得非凡成就的人,誰不是經曆了一番困苦、挫折,成功的路從來都是不平坦的,隻有那些在挫折中奮進、在困境中不放棄、矢誌不渝地追求理想的人,才能獲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