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樂王朝仁德帝十二年間,奸臣當道,叛軍作亂,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幸得大將軍沐容琦與宰相王甯奮力抗敵,局勢得以稍加控製。仁德帝十七年,叛軍大眾被絞殺,部分餘孽逃至關外,天樂王朝內部局勢方得以安定。
坊間流傳——天樂武靠容琦,文依王甯,二而得知,天下得以安定。可大將軍沐容琦卻因重傷於仁德帝十八年不治逝世。一代賢相王甯帶領天月百姓休養生息。
仁德帝為感大將軍沐容琦戎馬一生卻英年早逝,特封其獨女沐長歌為長歌郡主。
孤風吹起,隻見一絕色女子站在一座墓碑前,迎著風,眼角流下顆顆珍珠淚,轉過身對身邊的小女孩說“長歌,記住,一定要為你爹報仇”語氣堅定而決絕,使之一直懵懂的小女孩在這一刻感到絲絲恐懼。
“娘”感到恐懼的女孩怯懦的想去拉女子的手。
“殺!!”然而伴隨著一聲喊‘殺’,四麵湧來無數名黑夜人對著女子所在之處便是一路砍殺,毫不留情。女子被逼無路,卻也不願被他人所殺,最終跳下懸崖。看著深不見底的懸崖,領頭人轉頭對一眾黑衣人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其中一個黑衣人看了一眼呆坐於地,雙目無神的沐長歌,上前說“主上,她......”隨即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
帶頭黑衣人這才轉過頭來打量起坐於地上的沐長歌,隻見5、6歲大小的女孩兒就那麼睜著一雙璀璨的眸子不哭不鬧的注視著自己,倒不知是被這血腥的場麵嚇得癡傻了還是本就絕情無心。
沒有再看地上的沐長歌一眼,帶頭黑衣人便運起輕功眨眼間消失於此地,餘下黑衣人見狀也紛紛快速撤離而去。
當宰相王甯帶著大批士兵找到沐長歌之時,沐長歌早已暈倒於血泊之中,小小的身體沾滿了血漬,已看不清原來的樣子。
隻見宰相王甯一個健步衝上前去抱起血泊中的沐長歌,看著渾身是血的長歌,王甯眼眸中閃現出嗜血的光芒“立即封鎖城門,定要將歹徒捉拿歸案”聲音擲地有聲,不容置疑。
“是!!”一眾將士回答的氣震河山,想沐大將軍一門忠烈,戎馬半生,為天樂王朝立下汗馬功勞,保衛著天樂王朝的百姓們,卻不想如今大將軍屍骨未寒家人卻遭歹人迫害至此,隻要是有血性的漢子誰不想著為大將軍一門報仇雪恨,更何況是這一幹曾跟隨沐容琦征戰沙場的將士們。
“稟報大人,在崖邊發現了此物”一侍衛拿著一渾身血紅通透、狀似雪花之物呈給了王甯。
王甯脾了一眼那物什,一下子拍案暴怒而起“好你個錦王餘孽,我王甯若不將爾等斬殺殆盡誓不為人!!!”
天樂王朝誰人不知宰相王甯與大將軍沐容琦乃是生死之交,雖二人一文一武看似各自為政,但兩人感情卻是更甚同胞兄弟。此刻大將軍剛逝世不久,其妻司馬山莊大小姐司馬韻又遭迫害導致至今生死未明,獨女長歌郡主如今也是昏迷不醒,看著如此境況,也難怪一向儒雅的宰相大人會怒發衝冠。
天樂王朝開創先祖曾因看多了曆代王室後繼子孫之間因皇權而起的手足相殘,不想自己的後代子孫也步曆朝曆代權勢爭奪殘殺同胞兄弟的後塵,曾立下規矩,曆代皇帝在在位期間都得為自己的每位皇子組建一隻得以自保的軍隊,但為了不讓這支軍隊威脅到皇權,數量均不得超過五千人,在自己大限將至之時交予各個皇子,讓他們得以自保,安享餘生。但十個手指也有長短,所以曆代皇帝也會因為對每個兒子的喜愛程度不同而使得每支軍隊的數量與質量的不同。那渾身血紅通透、形如雪花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叛軍錦王所擁有的那支雪焰軍所持有的標誌,此標誌形如雪花,紅似火焰,是當年先帝為各位皇子所培養的軍隊中最為厲害的一支,當先帝把雪焰軍交給錦王之時,大臣們曾一度以為這表明了錦王會繼承皇位,畢竟當時的錦王戰功赫赫且深得民心,不曾想最後竟是在先帝在位期間並未封王且一直碌碌無為的七皇子,現如今的仁德帝繼承了大統。
卻不想在十二年後竟演變出了錦王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