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問題提出
為了應對全球化、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和市場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國際與國內的城市都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發展方向,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從1978年至200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由17.92%上升到42%,城市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提升城市形象顯得越發重要。如何設計城市形象、營銷城市、把城市推向世界,成為當今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大眾傳媒對城市形象塑造、提升和傳播以及大眾傳媒在城市營銷中的角色定位等角度,研究如何讓大眾傳媒成為城市和諧發展的“助推器”,無疑是我們應該著力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1.1.1大眾傳媒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城市的發展與大眾傳媒的作用和影響有密切的關係。大眾傳媒,包括報紙、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等。實踐證明,大眾傳媒已經深深影響到一個城市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座富有生機活力的城市,需要有強大的傳媒力量來推動。
大眾傳媒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當前,中國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城市不僅需要大眾傳媒實時記錄、見證城市發展的輝煌曆史,也同樣需要正確的輿論引導、科學發展與和諧進取的城市文化,這必然要求大眾傳媒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將自己打造成科學發展與和諧文明城市的思想文化先鋒,成為凝聚廣大市民精神力量的重要紐帶和平台,成為城市性格和城市靈魂的鑄造者。這是城市發展的現實賦予大眾傳媒光榮和神聖的曆史使命和社會責任。
大眾傳媒應時刻銘記為城市發展服務的光榮和神聖曆史使命,揚帆起航,乘風破浪,為推動城市的科學發展與和諧文明事業而努力。當下,大眾傳媒正由分散走向融合,從粗放式經營走向集約化經營,不斷提升傳媒的公信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現在,我國傳媒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結構日益優化,對社會公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城市的建設、管理和發展也越來越需要大眾傳媒的文化軟實力配合。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大眾傳媒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一個重要的管理手段。當地黨委和政府的聲音越來越需要依靠大眾傳媒向當地人民群眾傳播,而公眾了解社會、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也大多是以大眾傳媒為載體來獲得各類信息的。
大眾傳媒對城市發展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來考察大眾傳媒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大眾傳媒對城市政治文明的推動作用體現為:一是使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能夠及時傳達到基層和社會公眾;二是反映和監督地方政府工作,使其在良性有序的軌道上運行;三是成為城市管理者與市民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推動政務信息公開和透明的進程,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四是通過輿論監督,反映群眾呼聲和建議,維護市民合法權益,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順利開展。
大眾傳媒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體現在:一是傳媒產業本身就是一個大產業,它的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增長和發展;二是通過經濟信息的發布和傳遞及經濟政策的宣傳解讀,滿足市民和企業等單位從事生產、生活的信息需求;三是宣傳報道當地企業和提供廣告服務,有利於企業形象的塑造和品牌創建。另外,大眾傳媒的對外傳播可以更好地展示一個城市豐富的內涵和寬廣的外延。大眾傳媒可以將一個城市塑造成令人神往的中外遊客旅遊度假目的地,從而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大眾傳媒對城市文化發展的推進作用表現在:一是通過知識積累和設置文化遺產繼承,發揮教育與社會化功能;二是通過新聞報道和欄目內容的價值導向,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開展文化交流和設置文化專欄、專版,提升當地文化品位和水準;四是通過現代傳媒舉辦的各類活動,活躍城市文化氣息;五是通過現代傳媒所承載的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劇、網絡遊戲等,讓市民感受時尚和流行文化魅力;同時,大眾傳媒的發展對其他文化產業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城市與大眾傳媒的聯姻,是大眾傳媒發展的全新起點。在這個更高、更大的舞台上,中國傳媒將以更足的底氣積極參與城市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活動,實現大眾傳媒與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更好地服務於當地黨委、政府和百姓民生。隨著大眾傳媒資源整合不斷深化和優化,各種媒體日益融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進大眾傳媒產業的升級,奏響中國傳媒產業與城市發展的合作共贏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