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卡蒂尼是意大利北部地區的一個溫泉小城。小城坐落在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北部,阿普安納山脈的南麓,處於曆史名城比薩和文藝複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兩地的正中間。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積澱在小城中留下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土磚陶瓦的托斯卡式別墅安裝著頗有特色的綠色百葉窗,依傍著由廊柱支撐的近代希臘式神殿。意大利宮殿式的建築群中摻雜著幸存下來的雄偉的古典式建築。就是在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城裏,命運之神將帶走克裏斯汀 ·迪奧的生命。
1957年10月23日晚上21點左右,克裏斯汀 ·迪奧一行從蒙特卡蒂尼的大浴場回來後就一直待在佩斯酒店的套房中。克裏斯汀 ·迪奧一般晚上10點入睡,在空閑的一個小時中,他提議玩一會兒橋牌。雷蒙德 ·澤納克夫人和她的養女瑪麗 —皮埃爾 ·科勒也欣然讚同,三個人玩得很開心。後來皮埃爾 ·佩羅蒂諾也加入進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就在雷蒙德 ·澤納克夫人想要提醒克裏斯汀 ·迪奧該去休息的時候,後者突然麵目扭曲地倒在沙發上。澤納克夫人和瑪麗都驚叫了起來,皮埃爾 ·佩羅蒂諾把克裏斯汀 ·迪奧平放在地麵上,立刻呼喚酒店的侍者,讓他們立刻叫急救車。但是一切都太突然了,就在他栽倒後,整個佩斯酒店都亂成一團,酒店的負責人也趕來了,其他的客人在得知發生不幸的是克裏斯汀 ·迪奧的時候都張大了嘴巴。雖然澤納克夫人及時地為克裏斯汀 ·迪奧服下了治療心髒病的特效藥,但依然無法挽回他的生命。當急救車趕到的時候,克裏斯汀 ·迪奧已經停止了呼吸,甚至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當克裏斯汀 ·迪奧去世的消息傳到巴黎之後,馬塞爾 ·博薩克立刻派他的私人飛機把克裏斯汀 ·迪奧的遺體接回巴黎。
1957年10月27日,克裏斯汀 ·迪奧的葬禮在聖 —歐諾黑 —戴羅大教堂的中廳舉行。教堂中廳已經成為一個花的海洋,他的棺木在其中如同一艘航行在花海中的艨艟巨艦。這些花卉大多數是白色的,顯得莊嚴而凝重。圍繞在棺木周圍的是克裏斯汀 ·迪奧生前最喜歡的百合花,外側的則是山茶花、石竹花和數量眾多的晚香玉。克裏斯汀 ·迪奧從小就喜歡花卉,並且這種喜愛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加深厚。他本身就是一個傑出的花卉裝飾大師,他所主辦的每一場時裝發布會都會用大量的花卉裝點。如今,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為他送行的人們自然也不會忤逆他的意願,如果他的靈魂有知,也會滿意地微笑吧!
舉行葬禮的中廳是教堂中最大的大廳,此時裏麵坐滿了2000多人,教堂的四壁和廊柱之間都掛滿了厚重的黑紗,所有來賓都穿著黑色的禮服。這些來賓中至少有一半人是來自法國或者其他國家上流社會中的名人,以及各個藝術領域的大師和各大媒體的負責人。在教堂之外還有5000人沿街佇立,等候著克裏斯汀 ·迪奧的靈車從教堂中出發。
管風琴的音樂聲開始響起,每個人都在默默地佇立著,回憶著在過往的歲月中,克裏斯汀 ·迪奧為他們帶來的歡欣和喜悅。
管風琴的樂曲在悲壯聲中顯得愈發高昂,在教堂高高的穹頂中來回激蕩,同時也縈繞在每個人的耳邊,如泣如訴。在教堂中落座的來賓,是按照社會等級來決定座位次序的。坐在最前麵的是王室成員、公主與貴婦,接下來是巴黎社交界的名媛貴婦們,然後是克裏斯汀 ·迪奧生前的至交好友和上流社會的名流,以及迪奧公司的各級主管。
聚集在教堂裏的以及站在路邊的人群,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心裏默默哀悼,為克裏斯汀 ·迪奧送行。他們中有為迪奧公司工作過的以及正在為其工作的製衣女工們,也有一部分是迪奧公司的女裁縫們,還有那些穿著迪奧時裝在 T型台上行走的模特們,但更多的卻是那些自發趕來為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設計師送行的人們。他們可能買不起迪奧的時裝,也可能根本不了解時尚的潮流,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一個偉大的靈魂給予的敬仰。
雅克 ·魯埃麵無表情地站在教堂的人群中,從接到噩耗開始,他就有些精神恍惚。他無數次地告訴自己這是克裏斯汀 ·迪奧和大家開的一個玩笑。每個人都知道惡作劇是他的喜好,即便是現在,他也幻想那位將他從頹廢、自卑、沮喪中拯救出來的偉大導師會突然從那花海環繞的棺木中一躍而起。但是,他知道事情真的發生了,作為迪奧公司的實際管理者,他很少讓自己受到感情的影響,因為那會影響他的判斷力。但是今天,他卻不可避免地潸然淚下。他試圖壓抑自己的感情,寧願自己在沒有人的時候大哭一場,也不願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流露出悲痛。接下來他必須集中精力來思考,考慮迪奧公司的未來。
世界各大媒體這樣形容克裏斯汀 ·迪奧的去世:一個偉大的人物終結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接下來將會由新的人物來開創新的時代。法國的時裝界在克裏斯汀 ·迪奧的死訊傳出來之後,有過短暫的沉默,隨即紛紛對克裏斯汀 ·迪奧為巴黎時裝界乃至世界時裝界所作的貢獻表示頌揚。皮埃爾 ·巴爾曼、紀梵希、皮爾 ·卡丹、巴倫西亞加,這些在時裝領域聲名卓著的人物都趕來為他的同行送行。雖然,他們曾經是對手、朋友、師徒,拋卻那些不談,僅僅是克裏斯汀 ·迪奧在服裝設計領域的成就,就足以讓他們對這位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的同行深表敬意。為了表示對克裏斯汀 ·迪奧的哀悼和紀念,他們心照不宣地在這一天中關閉了自己的店鋪。
管風琴的樂曲漸轉低沉,進入到了整個曲目的最後一章。兩扇巨大的門緩緩打開,發出沉重的聲音。外麵的陽光在門開的瞬間湧入進來,映得開門人眼睛一花。門外站滿了黑壓壓的悼念者,他們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向裏張望,低低的細語開始在人群中湧動起來。他們知道,棺木就要被抬出來了。站在近處的人開始小聲地向後麵的人轉告:“我們看到棺木了。”於是後麵的人開始向前麵擁擠,他們都想看一看這位總是被報紙和雜誌宣傳得沸沸揚揚的偉人究竟是什麼樣子。但是,不等他們擠到前麵,克裏斯汀 ·迪奧的靈柩就被抬上了靈車。
當靈車艱難地駛出擁塞著太多人群的雷蒙德龐加萊大街後,哀悼者開始從教堂中魚貫而出,在靈車後麵排成隊列,緩緩前進。教堂外的眾多觀眾開始向後退去,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這支尊貴的隊伍。隨後,更多的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每個人都自覺地拿著一束花。到處都是花,單枝和紮成一把的花束,或者用緞帶裝飾的花圈。送葬隊伍經過的地方都成了花的海洋。沿路的花店都湧進了購買花朵的人們,整個巴黎似乎都被鮮花所淹沒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一個男人。這個男人或許在10年之前還是不名一文,但是在一個晚上就讓整個巴黎領教了華麗女裝的魅力。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鑒於克裏斯汀 ·迪奧為法國和巴黎所作出的貢獻,巴黎市政廳決定允許克裏斯汀 ·迪奧的靈車經過凱旋門,向全巴黎市的人們展示這壯觀的送葬場麵。隊伍緩緩地沿著維克多 ·雨果大街向前移動。這條街道可能從雨果去世到現在,還沒有出現過如此壯觀的葬禮場景。
漸漸地,靈車離開了巴黎市區,人們開始散去,隻有克裏斯汀 ·迪奧最親近的朋友和幾位尊貴的名流還跟在後麵。因為他們要見證克裏斯汀 ·迪奧最後的歸宿。
克裏斯汀 ·迪奧為自己選擇的安葬地點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卡利安。他曾經在那裏度過了一段最輕鬆最悠閑的時光。
長長的車隊行駛在第七號國道上,過往的人們紛紛注目。他們互相詢問著,得知後,有的人摘下了頭上的帽子,有的人低聲為他祈禱。
目的地是叫做蒙托瓦的小村子,屬於卡利安教區,當地的牧師已經趕來主持這個不同尋常的簡單葬禮。因為,這場葬禮很可能被永遠地記憶,因為它屬於一個偉大的人物。克裏斯汀 ·迪奧曾經慷慨地為這間教堂捐贈了一筆可觀的錢財,用於在後麵的半山坡上興建一座禮拜堂。牧師和克裏斯汀 ·迪奧很熟,他們兩個的結識還要上溯到 “二戰 ”的時候。那個時候,克裏斯汀 ·迪奧正隱居於此。從第一眼看到克裏斯汀 ·迪奧,牧師就把他看作好朋友,知道克裏斯汀 ·迪奧非常喜歡花,他甚至將唱詩班的名字叫做 “玫瑰和茉莉”,以此來表達對他捐助教堂的感謝。
通往蒙托瓦村的道路十分難行,靈車的車隊緩慢地前行著。最終的目的地是山頂,那裏已經布置好了墓穴。參加葬禮的人群分成兩列佇立,站在前麵的是克裏斯汀 ·迪奧的哥哥雷蒙德 ·迪奧和妹妹凱瑟琳 ·迪奧。片刻之後,音樂響起,先是亨利 ·索格專門為克裏斯汀 ·迪奧創作的彌撒曲,然後是福萊的枟安魂曲枠。人們靜靜地佇立,山頂的勁風穿過隊列,掀起他們的衣衫和掉落的花瓣。 “你們感到悲傷,我親愛的兄弟們,”牧師開始了儀式,“但是要記得,如果上帝把克裏斯汀 ·迪奧召喚到他的身邊,那隻是因為上帝需要他來裝扮天使。”隨著意大利橡木製成的厚重棺木緩緩沉入墓穴,一位偉大設計師的故事也宣告結束了。
時裝是信念的表現。我們處在一個毫無神秘可言、日常生活充斥著虛假和做作的時代,時裝卻能一直保持著神秘 人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衷於談論它 ———這是時裝魅力的最好證明。
———克裏斯汀 ·迪奧
克裏斯汀 ·迪奧雖然走了,但是這個名字卻不會消逝,因為這並不隻代表著一個人物,它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高檔品牌。這個名字意味著奢華、高檔、典雅等一切同時尚、潮流息息相關的詞彙。這是一個在奢侈品領域首屈一指的品牌,它占據著法國高級女裝出口份額的大部分,每年都為法國的外彙儲備作出巨大的貢獻。
就是這樣一座蘊藏豐厚的 “金礦”,在克裏斯汀 ·迪奧死亡之時,馬塞爾 ·博薩克卻想要將其關閉。馬塞爾 ·博薩克非常看中一個人的才能,當克裏斯汀 ·迪奧於1947年首獲成功的時候,他就斷言:“他(克裏斯汀 ·迪奧)是最適合做這個行業的天才,沒有人能夠比他做得更出色。”所以,當他眼中獨一無二的天才死去的時候,他是如此的沮喪,因為他覺得沒有克裏斯汀 ·迪奧的迪奧時裝店,將走向衰敗,與其這樣,倒不如在未衰敗之時就將它關閉,至少還能使克裏斯汀 ·迪奧這個品牌為世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