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風颯颯卷來,萬千老樹雜木蕭蕭低吟,似與咒聲相和,彙成一道宏大哀婉的音韻,自嵐間飄起,直衝向廣袤的穹廬。
尾聲
在武當掌教羽化數日前,洪熙元年六月二十七日的清晨,也就是蕭七和一粟剛剛起身離京的轉天,京師紫禁城內已響起沉渾的鍾鼓聲。
這是司天台選定的吉日,太子朱瞻基正在舉行隆重的登基大典。
一年之前,永樂帝朱棣病逝後,當時的太子朱高熾在登基前,眾臣曾幾次“力勸”,朱高熾也曾幾次“推辭”,做足了文章,才行登基。但眼下是非常之時,朱瞻基已決定及早完成登基大典。
沉渾的鍾鼓聲傳入京城澄清坊內的一座軒敞的王府主廳內,漢王朱高煦在廳內黯然呆坐著。
這澄清坊就在皇城東安門的東南方。永樂十八年,朱棣為了削除諸多藩王勢力,曾在此地修建了眾多王府,以便就近監視。漢王身為永樂帝之子,雖不在削藩之內,當時更已改封為山東樂安,但朱棣也在此地給他安排了一套宅院。
這座王府自建成後,漢王隻來過一次,今日是第二次。因為這裏距離紫禁城極近,與皇城內的太廟,隻有兩街之隔,可以聽到皇城內的禮樂聲。
淡紫色的晨曦透入窗欞,他默然坐在滿是蛛絲塵土的大廳內,閉目靜聽。大廳極是空曠,隻有顧星惜在他身旁相陪。
那晚,漢王朱高煦遭程繼的藥酒暗算,大學士程繼拔刀相向,準備將一個“死漢王”交給朱瞻基。埋伏在外的顧星惜隻得出手,她決不會讓朱高煦這麼容易地去死。
哪知出了程府後,漢王竟孤注一擲地提出,要兵貴神速,去紫禁城刺殺太子朱瞻基。這提議頗為大膽,更有出其不意之神效。
顧星惜隻得幽幽歎了口氣:“好吧,星惜遵命,不過為防萬一,星惜還是先送千歲出城吧。”
“不,本王隨你一起去!”
“隻怕不成,”顧星惜的聲音也冰冷起來,“若遇到追兵,隻怕我護不了千歲了,因為我適才已受了傷……”
猿化身為鷹揚四士中刺殺之功僅次於蛇隱的高手,適才那雙鉞一投何等駭人,顧星惜全力誘敵出擊,雖是一招斃敵,終究背上也受了輕傷。
她的右手已摸中了腰間短刀。依著她的心思,自然不會去行刺太子。若是漢王執意命她前去,她先前的種種努力便會化為泡影,那她便隻剩下了一條路--立時斬殺這個殺父仇人。
“你竟受傷了,”朱高煦的聲音卻罕見地焦急起來,“在哪裏?”
問明了她的傷勢,漢王默然良久,才沉沉歎了口氣:“也罷,看來咱們是無法進皇宮了,但此時若去樂安,必在途中為張輔擒獲。走吧,澄清坊內,還有我一套宅院。”
顧星惜緊繃的心弦才頓時一鬆,口中卻低笑道:“千歲若覺得眼下是刺殺太子的良機,那星惜先送你過去,再悄然進宮……”
“不必了。你受了傷,這一去,不但刺殺難成,而且我會永遠失去你。”
他的話,竟難得地多了些柔情。沉了沉,他又低聲道:“你的刀法叫相思刀吧?這名字好,相思最傷人……”
顧星惜不知他為何說這些,摸不透他的心思,也就無法作答,隻是背對他順著幽暗處疾奔,一路有驚無險地趕到了號稱“王府大街”邊緣的這座荒僻王府。
王府內隻有兩個老仆常年在此打掃,疲憊的漢王沒交代幾句話,便昏昏沉沉地在房內睡去。
轉過天來,他們便聽到了悠揚的鍾鼓聲。
朱高煦一骨碌爬起,悵然踱到麵向皇宮方向的大廳內,大開了門窗,側耳傾聽著。顧星惜也覺出了異常,跟在他身後,默然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