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際鋼材需求與貿易增長情況
受2008年金融危機全麵爆發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阻礙,對全球鋼材需求影響較大。2008年下半年以來出現並已波及世界各國的金融和經濟狀況的迅速惡化。
當前經濟衰退的影響正在整個全球經濟中廣泛蔓延,遠遠超出了GDP、生產和貿易的大幅下滑。大宗商品價格驟降一半,觸發了貿易條件和賬戶狀況的大幅變動,同時迅速降低了世界各地的國內通脹。財政壓力快速上升,就連在危機爆發時擁有預算盈餘的國家都不能幸免。而許多國家出現巨大的國際收支融資缺口,越來越可能需要來自官方渠道的大規模援助,以防止嚴酷的市場糾正。2003年開始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於2008年7月即告終結,因為經濟活動放緩苗頭初現和金融危機的影響,致使所有大宗商品行業出現大規模價格下跌的情況。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全球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倒退,重創製造業,幾乎所有商品的製造和消費領域都受到了沉重打擊。石油價格每桶下跌了100美元,暴跌了近70%,價格已經倒退回2004年下半年的水平。現貨鐵礦石、海運費、焦煤和鋼材等價格也出現了暴跌走勢。其中鋼材價格大幅下跌了近50%,下跌幅度是自1992年我國放開鋼材價格以來從未有過的。市場信心缺失助長了需求的急劇萎縮,全球範圍內的粗鋼生產也大幅減速,進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然而根據IMF等機構的預測,業內專家認為目前顯然還不是最壞的情況,以後更長的時間內,全球範圍內的鋼材市場都將在漫長的等待中度過。經濟增長趨緩的嚴峻形勢使國際市場鋼鐵需求不旺。全球經濟陷於衰退,鋼鐵需求持續萎縮。全球經濟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對鋼鐵消費帶來影響,全球主要的鋼鐵生產巨頭紛紛展開減產計劃。全球最大鋼鐵生產企業ARCELORMITTAL2008年四季度在美洲減產35%,在歐洲、亞洲和非洲減產30%以上。在ARCELORMITTAL看來,由於需求萎縮,汽車和建築需求下降,歐洲、美洲以及亞洲市場同樣低迷,導致全球鋼材需求下降,減產是必然的選擇。我國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前11個月,工業主要產品中金屬冶煉設備累計增長了33.3%,汽車增長了9.7%,民用鋼質船舶增長了40%,彩電和洗衣機分別增長了9.3%和10.9%。
但從分月的增長情況看,特別是下半年,主要用鋼行業均出現了增速萎縮的趨勢。其中金屬冶煉設備、汽車、家電等連續三個月產量同比降低。雖然2009年的我國鋼材市場和全球鋼材市場一樣,都麵臨需求萎縮、消費啟動緩慢的影響,但我國仍將是鋼材需求全球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單個經濟體。根據國際鋼鐵協會預測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鋼材表觀消費預計11.29億噸,其中“金磚四國”的中國3.989億噸、印度0.496億噸、俄羅斯0.379億噸、巴西0.212億噸;美國、英國、日本分別為0.937億噸、0.106億噸、0.738億噸。從中可以看出,中國鋼材表觀消費總量占全球的35.33%,且增速最大。國際鋼鐵協會對2010-2015年的表觀鋼材需求增速也做了預測,預計2010-2015年,全球鋼材表觀需求每年增長4.2%,印度每年增長7.7%,中國增長6.2%。
2.我國鋼鐵產量、消費與鐵礦石資源情況
經曆2000年以來的產量快速釋放後,未來我國鋼材產量釋放將進入適度增長。近年來以汽車和住宅為主導的重工業的發展,為我國今後10~2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平台,也為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7年,我國鋼鐵工業仍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鋼鐵產量和鋼材消費量再創曆史新高。2007年我國粗鋼產量達4.9億噸。自2002年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已經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從支撐條件來看,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是引領我國鋼材消費的核心動力,未來幾年這一支撐因素不會削弱,因此鋼材消費的規模仍可獲得有力支撐。“十五”以來,我國工業品增長迅速,工業製造(如汽車、船舶、工程機械)迅速發展,使得我國鋼材消費結構正逐步由長線材為主轉向板帶材為主。這為國內板帶材生產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2008年受鐵礦石、煉焦煤、廢鋼、鎳等多種鋼鐵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加大。特別是鐵礦石、焦炭、煉焦煤的價格均處於曆史高位,由於原料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預計國內鋼鐵企業將在較長時期承受高成本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