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後的武陵。天寒地凍。

舉目盡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一隻烏鴉站在毀敗貨倉的焦梁上,木然望向焦土一片的武陵。在它身後丈餘長的杆子上,布條狀的青天白日旗依然飄揚。

炮火傾覆過的戰場隻沉寂了片刻,無數掛著膏藥旗的三八大蓋緩緩擁向賈家巷陣地。盡管對麵陣地已不見人影,他們依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這虎賁部隊的一個排已阻攔住他們太久,在炮火催平地麵工事、空中戰機毀滅性轟炸後,他們才敢再度嚐試衝鋒。

陣地隻在二十步外,不見了擋路的勇士。

確信對手已不存在,膏藥旗下的士兵開始加快腳步。

眨眼就隻有十步之距。一沙啞聲音仿佛地底傳來:“弟兄們,殺。”

碎泥掀動處,伸出十數條槍、飛出十幾枚手榴彈,膏藥旗下鬼哭狼嚎,倒下一大片屍體。戰士潮水般退下後,又上來一蹣跚老兵,手舉白旗,走到陣中,用生硬的漢語說道:“你方彈盡,援絕,人無,城破,做為戰士你們已盡責。不必頑抗,投降優待。”

滿身泥土的班虎爆了句粗口,舉槍要射殺那老兵。

同樣汙垢的殷會仁,伸手止住了他,大聲回過去幾句日語。

那老兵呆立原地,發起愣來。

班虎問道:“排長你說的啥?”

殷會仁淡淡一笑:“我告訴他,如果他們投降,我們也給他們優待,每人賞兩顆子彈。”

陣地上的泥人們轟然大笑,笑聲傳得那麼遠、那麼響,久久回蕩在這天地間……“在這城牆內的戰鬥,日漸慘烈,甚至好像歐洲中世紀時代那樣,以手格手,以頰撞頰的殊死血戰。國軍在守城中展現非凡勇氣,特別是賈家巷陣地戰鬥,該陣地駐有第一七一團第三連一排。日軍在空襲後,傾一大隊衝鋒,不能逐退這個排,複集中炮火轟毀該陣地,餘兵八名奮戰到底,排長殷會仁在日軍迫近時引爆最後一枚手榴彈,與敵寇同歸於盡。”――1943年12月21日,武陵保衛戰後第十八天,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用上述文字記錄了廢墟上發生的一幕。

武陵保衛戰後九個月。東京。

一聲雄壯的嬰兒啼哭震碎了古老宅院的寧靜。

“小姐,是個男孩。”女仆興奮地喊叫起來,隨即有些疑惑,“這是什麼?”

榻榻米上的小葉滿頭大汗,勉力望去,見那男孩胸前,紅斑點點,若桃似櫻。她喃喃禱道:“會仁,你有兒子了!”

小軒窗外,天藍雲白,幾瓣粉紅的枝垂櫻隨風飄落,翩然若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