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
出生年月:1955
籍貫:北京
畢業院校:北京商學院
職位:北京首創集團總經理、北京基金董事局主席首創置業董事長、北京商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北京海外聯誼會理事、北京世界貿易中心理事、阿拉善SEE協會會長
擁有公司:北京首創集團
涉足行業:金融、房地產
2004年,為改善阿拉善沙漠的生態惡化情況,劉曉光“振臂一呼”,立刻得到了其他一些企業家的響應。100名中國企業家,每人每年捐贈10萬元人民幣,連續10年,共1億元的巨款用於改善和恢複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2004年6月,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第一次成立的民間基金組織,劉曉光出任協會會長。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誕生後被外界稱為中國首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以企業家為主體,以保護地球生態為實踐目標的民間公益機構。SEE是英文Society(社會)、Entrepreneur(企業家)和Ecology(生態)的縮寫,其寓意是:企業家左邊擔負著社會責任,右邊承載著生態責任。
1970~1975年,軍人、步兵學校學員;
1975~1978年,北京測繪儀器廠車間主管;
1978~1982年,北京商學院學生,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1985年,北京市計委商貿處副處長;
1985~1986年,北京市百貨公司總經理;
1986~1987年,北京齒輪總廠副廠長;
1988~1995年,北京市計委處長、總經濟師、副主任;
1995年至今北京首都創業集團總經理。
企業情況
1995年12月,來自北京市計委、財政局和政府辦公廳的17家公司重組在一起,成立了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首創集團”)。
1996年12月,京放公司和華宇公司成功收購佛山證券公司,開創了首創集團資產並購的先河。
1997年,首創集團提出了“以投資銀行為先導,以實業投資為基礎,兩個輪子相互驅動,共同發展”的發展戰略。
1997年以來,從陽光股份借殼上市開始,首創集團直接或間接收購了廣西虎威、寧波中百和前鋒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
2001年,首創集團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3月,首創成功收購北京市高碑店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9月,與法國著名水務企業威立雅水務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11月,出資7200萬元與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共同組建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首創集團先後與荷蘭保險公司和法國威立雅水務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
2003年6月,與法國威立雅水務公司合作成立了首創威水投資有限公司,其寶雞供水項目已簽署相關投資協議;7月,與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北京京城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汙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公司;8月,首創股份與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團組建了國內注冊資本最大的北京京城水務有限公司;11月,與餘姚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餘姚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12月,公司子公司首創威水投資29.4億元人民幣於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並擁有其40%股權,創下當年中國水務市場投資額之最。
2003年,首創集團根據產業競爭優勢的分析和現有的資源分布,明確提出了主業構建和今後資源配置的“532”策略。
2004年,首創集團3季度主營業務收入達8895萬元,主營業務利潤達5807萬元,分別比2003年同期增長32%和23.5%。3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來自於水務方麵的收入,說明了公司的水務收入規模在進一步擴大。
多年來,首創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核心產業突出、具有強大競爭力、具有響亮的企業品牌、經濟實力雄厚、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型投資運營公司。目前,首創集團下轄房地產、市政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工業科技、商業貿易和旅遊酒店6個產業經營集團,擁有各類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142家,其中國內、境外控股上市公司5家,境外持股上市公司2家,國內上市證券基金2家,香港上市基金1家。截止到2004年,首創集團總資產為358億元,淨資產為111億元。
創富曆程
北京汙水處理第一股
早在2000年首創股份上市之初,劉曉光就把目光瞄向水務了。2001年,首創將發展方向定位於中國水務市場,專注於城市供水和汙水處理兩大領域的投資。目前,公司控股及參股的水務項目共擁有600萬噸的水處理能力,服務人口總數為1000萬。
2001年,首創股份斥10億元募集資金收購亞洲最大的汙水處理廠——北京高碑店汙水處理廠,並一舉占有北京汙水處理市場40%份額。2003年7月,首創股份再斥資19.7億元與北京市排水集團成立北京京城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再次令人刮目相看。京城水務公司注冊資本40.2億元,汙水日處理能力120萬噸,新建項目日處理能力90萬噸,該公司汙水處理能力占北京市目前總處理能力的近80%,是目前國內汙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公司。未來隨著我國城市用水量的逐年增長,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對環境、城市汙水處理的高度重視,使得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將十分樂觀。而占據了北京汙水處理市場的龍頭地位,首創股份(600008)當之無愧地成為北京汙水處理第一股。
逆勢而上,成功上市
沒有抓住上市的黃金時期
首創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首創集團對內部的房地產資產整合後重組的房地產公司,劉曉光最初的想法是在2002年6月將重組後的首創置業推向國際資本市場,但是這需要經過八個部門的逐一審批,最終曆時一年半,致使劉曉光眼中的黃金上市時期漸行漸遠。另一道關卡來自於北京市政府2001年發出的“33號文件”,該文件規定地產公司手中隻是處於協議轉讓階段,對沒有取得土地使用許可證的土地不能作為土地儲備。香港聯交所對此立即給予了反應,認為首創置業在作土地資產預期收益時,納入了部分未獲使用許可證的土地。劉曉光隻好從首創集團調配資源,由集團向首創置業撥付無息貸款14.39億元繳納土地出讓金。
就在首創置業一點點地向資本市場裏麵“拱”的時候,從2002年年底開始,市場形勢又開始向下走,中國地產泡沫論泛起之後又迎來伊拉克戰爭,繼而是內地SARS疫情……劉曉光天天關注著複地、SOHO中國等上市的進程,最終看到的則是其上市計劃挨個破滅。
危難時的挑戰
包銷商彙豐銀行最開始給首創置業設計的是2003年6月中旬之後做路演,7月份上市。但是5月底時,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劉曉光感觸到非常時期的非常商機——6月,市場會稍微回暖一下,如果再不抓緊,市場肯定要變化。他決定將上市時間提前,要逆市啟動首創置業H股上市,並要立即去香港見投資者!
但是沒有人相信他,所有的人都告訴他,這時候肯定發不出去。他認識的香港投資者不響應他,彙豐銀行對提前上市也並不積極。5月22日,劉曉光在所有人的質疑中,堅持帶著總經理唐軍、副總經理何光三人孤軍深入,南下香港。一到香港,他便以首創和他個人以前建立起來的渠道、關係,約見了一些國際投資者、香港媒體。
這不是路演,劉曉光不能對別人提及上市招股的具體事宜,他隻能講中國、講北京、講首創的成長和未來,他知道說什麼會牽動資本的興奮神經。他給出了首創置業的四個賣點:第一,首創是個高成長的公司。兩千萬資產起家,用了8年時間,發展為20多億淨資產,翻了120倍,每年利潤增長率66%,2002年淨資產回報率為30%。第二,公司有34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的土地儲備,70%交了地價,土地儲備大於新鴻基和長江,夠得上亞洲級別。第三,如果在五年時間內全麵開發,可以形成300億銷售額,算20%的毛利率,就有60億的毛利。第四,首創置業的團隊想用四五年時間把這家公司做成銷售額上百億、利潤七八億以上的亞洲級公司。
在短短幾天裏,市場表現出對首創置業的濃厚興趣,都覺得這家公司跟別的內地地產企業、跟別的國企不一樣。這儼然成了上市路演前的形象預演。
路演征程
5月28日,劉曉光一行三人完成預訂的推介工作,回到北京。此時,一直在密切關注劉曉光的香港之行、關注首創置業和市場互動情況的彙豐銀行按捺不住了,決定跟進。劉曉光剛回到北京就接到彙豐銀行電話,要求他馬上返回香港,將全球路演的出發時間從原本定的6月17日以後提前到6月初。
5月31日,劉曉光再次從北京飛往香港,投入到彙豐銀行為其設計的路演計劃中。香港、倫敦、愛丁堡、紐約、波士頓、舊金山,劉曉光不但要承受身體的疲勞,而且要應付形形色色、了解或不了解中國企業的基金經理們的刁鑽問題。從6日離港進行全球路演到13日回港,劉曉光環繞地球一萬多公裏,見了99個基金經理,開了49個會,在自己準備的100多個問題之外又回答了590多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