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領導自信

培養自信有四種方法:第一,使自己成為“無冕領袖”;第二,做一個無我的教師並盡力幫助他人;第三,培養團體需要的專長;第四;運用樂觀性想像。

先說一個有關德克薩斯遊騎兵的古老傳說。

事情大約發生在本世紀初。有一幫橫行舊西部的土匪,占據了一個小鎮。他們槍擊酒吧,威協居民,並將警長攆走。鎮長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隻有發電報給州長,要求派遊騎兵來恢複公共秩序。州長同意了,並告訴他這隊遊騎兵會在第二天乘火車來。

第二天,鎮長親自去接駕,令他不敢相信的是,隻到了一位遊騎兵。

“還有其他的隊伍呢?”這位鎮長問。

“沒有其他人了。”這位遊騎兵回答。

“一位遊騎兵如何處理這大幫的土匪呢?”這位鎮長氣憤的問。

“好了,這裏不是隻有‘一’幫土匪嗎?”這位遊騎兵說。

這個傳說並不見得是百分之百的真事,但它根據的是一個事實:不到一百位的遊騎兵,保衛著整個德克薩斯州。盡管一位遊騎兵單獨執行任務,也從不感到對方的人多,他會看情況決定自己該怎樣做。他會平靜地激發和組織那些喪膽的民眾,並引導執法人員采取行動。他們所遭遇的狀況幾乎全是極度危險的,但遊騎兵習慣於領導別人出生入死。有這類的事實,才會產生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故事,以及像《寂寞的遊騎兵》這類的長篇小說。

知道自己會成功

領導者如何能為這麼多人的生活、工作、或是一家資本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負起責任?領導者如何能為國家前途,甚至是整個人類的未來負責?領導者又如何領導成千、甚至是數百萬的男女完成某些事業。領導者在從事這些偉大任務時,似乎毫無恐懼和猶豫,他們是從哪裏得到這樣堅強的自信心?

一本有關領導學的美國空軍訓練手冊上說:“一個不能說服自己相信他能作好所賦予的任務的人,不會有自信。”

這句話一點不假,你要知道你能做好某件事,然後你才有自信去做。但事實上,你也有失敗的可能。所以,問題就在:在你還沒有嚐試做一件事以前,你如何知道你一定會成功?

李梅將軍將美國戰略空軍發展成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武力,後來他又擔任過空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隻是一位三十歲的空軍上尉,職務是B—十七轟炸機的領航員。正式說來,他領導的隻是自己一個人:五年以後,他就升到少將,領導著數千人。他不但要為這些人的生命和福礻氏負責,而且也要為影響戰爭結果的重大任務負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李梅以上校大隊長的身分被派到歐洲作戰。在李梅抵達以前,轟炸作戰的成果糟透了,這是德軍集中猛烈防空炮火對付轟炸機的結果。

那些老資格的轟炸機人員告訴李梅說:“你無法直線平飛幾秒鍾,要是勉強這樣做,你一定被打下來。”

當時的轟炸機必須緩慢的直線平飛,精確的選定瞄準點,計算好風向、風速,然後丟下炸彈,才能命中目標,這段時間至少要十五秒,不然,炸彈就絕不可能擊中目標。

李梅注意到飛機的損失,同時也注意到轟炸成果。由於成果太糟,轟炸機就不得不為同一個目標來回兩三趟。

沒多久他下達一項新命令:“每架飛機在丟炸彈以前,必須直線平飛十分鍾。”有些專家對他提出警告,他這樣做也許會使全軍覆滅。李梅雖然是將專家的話聽在耳中,心中卻肯定自己是對的。

實施以後,炸彈果然都能精確的命中目標,雖然平均每次任務損失的飛機數量增加,但摧毀目標和損失飛機的比率卻大量下降了(因為不用再為同一目標來回兩三趟)。後來,李梅因此升了準將。

兩年以後,李梅又以少將的身分派到太平洋戰區,領導B—29轟炸機對日本作戰。B—29是值得一談的機種。它是以“超級空中堡壘”為設計構想,各種角度都有火力可以掩護;它的四具馬力強大的引擎,可以飛到任何防空炮火射擊不到的高度;精密的壓力艙和供氧係統,再加上其他的設備,可說是當時最理想的高空轟炸機。

性能優越,造價當然昂貴。因此,陸軍航空隊總司令艾諾德將軍告訴李梅,對待B—29轟炸機,千萬不能像對待其他造價較便宜的飛機一樣。艾諾德認為,不管是在作戰或平時飛行,隻要有一架B—29遭到損失,都應舉行一次特別調查。他告訴李梅,處理每架B—29損失的態度,要像海軍處理一艘航空母艦或主力艦的損失一樣鄭重。

李梅開始展開對日本的轟炸作戰。轟炸成果糟透了。問題當然不是出在日本的防空炮火上;問題是在風的切變:B—二九飛行高度的風勢,和低空飛行時完全不一樣。對炸彈至目標的影響時間也比低空為長,準確度因此很難控製——他們會擊中任何地方,就是炸不到目標。

—李梅研究這種情形,並聽取幕僚人員和實際作戰機員的建議,然後自己作成決定。他下令將機上所有艙和氧氣設備全部拆除,並命令將防護炮拆走,沒有炮,當然也就不用帶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