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很高興認識你,我是楊思卓。從你第一眼看到這本書起,一個領導者和他的私人顧問的緣分就開始了。
你肯定看過一些講領導力的書,也上過一些管理課,但一定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而且舊問題沒有解決的時候,新問題又出現了。好像當領導的宿命就是不斷解決問題。不!最好的領導者不是能夠解決問題,而是能夠讓問題不存在。
我在最近10年裏做了100多位企業家的私人顧問,講了500多堂領導公開課,研究過許許多多企業領導者的難題。可以說,是探索著領導者的探索,困惑著領導者的困惑,痛苦著領導者的痛苦,快樂著領導者的快樂。
我之所以能夠幫助領導者解決問題,絕非因為比他們更了解問題,而是因為比他們更知道問題的原因所在,並用許多人的實踐去補充一個人的實踐。
人生苦短,我們生命的極限在現有醫學條件下也就隻有百年,而許多人用了10年、20年去犯一個錯誤。這是在浪費生命呢,還是在自殺?其實,有些錯誤,別的領導者也犯過,他們用了30年時間找到了正確的路徑,如果你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借鑒他們的經驗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與其在黑暗裏尋尋覓覓,不如借一片燈光找到出路。菜鳥級領導與骨灰級領導有什麼區別?菜鳥級領導解決淺表問題,骨灰級領導解決根本問題;菜鳥級領導自己辛苦解決問題,骨灰級領導借助他人解決問題。
這本書為什麼叫做“私房課”?“私房”兩字本身就包含了隱秘和誘惑,比如私房錢、私房話、私房菜,等等。私房菜,顧名思義,就是私人的菜、私家的菜。其實,私房菜是官府菜的延伸,從前官府的廚師製作菜式均圍繞“細致”兩個字。從官府出來的廚師在官府菜的製作基礎上,為迎合主人口味,進一步將烹飪技術融彙發揮。久而久之,自成一個類別,也就是私房菜。私房菜最為風行的時期,應屬晚清和民國。當時形成了好幾大家族,在北京除了譚家菜,還有段家菜、任家菜、王家菜,這些家族有財力也有精力去開發自家的私房菜。
在企業界,經常發生不學MBA的人領導MBA,不懂MBA的人打敗了MBA的情況。其實在商業博弈中,當一個正確的策略為多數人所認同的時候,正確就變成了謬誤。就好比大家都走在同一條路上,走的人多了,這條道路也就擁堵了。回顧一下,最近幾年有很多企業做大做強了,是因為他們遵從了MBA理論嗎?不是,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做法,本能地避開了大家都走的路。
我也給MBA講過課,但是講課時需要符合教學規劃,那是“大鍋菜”。更高層更個性的東西在課堂上是沒辦法講的。所以,這本書就是要關起門來說幾句私房話。這套私房課,明確地說,是為老板和想當老板的人開的小灶,並不是人人皆宜。鄭重敬告各位:這堂私房課並不適合所有人聽——基層聽了虛火上升,中層聽了有點發蒙,高層聽了功力倍增。
今天的老板,處在領導的位置,處在變化中,處在競爭中,需要超越變化地學習、超越團隊地學習、超越競爭地學習。並且要學得更快,學得更好,學得更高明,學得更精。如果你有口福,那就能吃到私房菜;如果你有耳福,那就能聽到私房課。口福其實不是指入口,而是指入腹入身;耳福其實不是指入耳,而是指入腦入心。
恰巧,北京時代益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文釗先生和黃飛先生在策劃一檔節目,於是我就在《益言堂》欄目裏跟大家進行了分享。然後,應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之約,整理成文字出版。在講座的基礎上更新了一些內容,希望能帶給領導者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在此,感謝時代光華圖書公司,感謝《益言堂》欄目組的工作人員,還有我的助理朱萍萍女士、易丹丹女士以及本書的所有編輯。這本書的出版,我隻不過是站在了前台的聚光燈下,他們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