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遊記》的神話體係
現在的神話劇頗多,而中國傳統神話小說的兩大巨著便是《封神榜》和《西遊記》。但從成書時間來看,《西遊記》是早於《封神榜》的,所以我一直認為人們對中神國話體係的認識,大多源於吳承恩的《西遊記》。
在網上,諸多的學者、網友對兩書中的神話體係及演變過程都有係統的剖析。有將兩個小說貫穿起來詳解的,也有單獨拿出來進行解析的。在這裏我參考網友的部分觀點,將《西遊記》中的神話體係構架給各位讀者作一個補充,以便大家對前麵各章節知識點的了解和認識。
1.《西遊記》的世界觀
《西遊記》開篇第一回就提到,天地的產生和滅亡是相互交替的,以129600歲為一輪回。在這129600歲裏,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會,以表現天地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
天地之始黑暗混沌,逐漸變得開明,然後清氣上升,日月星辰演變而出,天方才確定下來,此時正為子會。在醜會之時,濁氣下降化為大地,此時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大地即定,四部大洲、四部大洋亦慢慢成形。而到寅會,世間萬物逐漸演變而出。人、獸、禽亦在此時出現。而卯、辰、巳、午、未、申、酉、戌這時段裏則是世間萬物衍變、繁殖、生長、滅亡。直至戌末天地慢慢失去光彩,直至亥會,天地複歸於昏暗混沌。這正所謂: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什麼是“造化會元”?它就是大自然創造萬物,萬物再回歸大自然的一個過程。也就是古人所信奉的從無到有,由有再到無的過程,生死相續、生生不息的宇宙規律。這是《西遊記》所帶給我們的最早的宇宙觀、世界觀。
2.天地生靈
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時候,作者借如來之口說出: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四猴是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六耳獼猴;五蟲蠃鱗毛羽昆並非是指蟲類,而是指天地間的各種生靈。蠃應該是指靈長類、鱗魚類,毛是獸類,羽是鳥類,昆是蟲類。人亦在其中,可見在上天眼中,天下萬物平等,隻要是生靈,都可修道成仙。
五仙指的是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其中鬼仙的層次最低,指修道人生前不修大道,隻求速成,死後出陰神,雖然可以免去輪回,但也不能抵達仙境,最終沒有歸處,大多數隻得重新投胎為人,或是搶占別人的軀體。當然,鬼仙也有高低之分,比如土地、山神,以及他們麾下的鬼兵鬼卒亦是屬於鬼仙,他們有官職在身,可以享受一方香火的供奉,所以能夠常在。
第二是人仙,人仙是指人類裏的修道之士悟不了大道,隻得其中一法,其中一術。這類人沒什麼大神通,頂多是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但是有形之軀,終究會壞掉。如書中觀音院裏的那個想搶唐僧袈裟的老和尚金池長老,活了270歲,就是屬於此類。
第三是地仙,按道家說法神仙是高於地仙的,而且在《西遊記》裏孫悟空問七仙女蟠桃會所請何人,七仙女先說天仙、神仙,然後再是地仙。可見,作者也認為神仙高於地仙。地仙比起人仙高級了一點,在道家裏把道法分為小中大三成法,修到地仙才算是小成法。地仙可以長生不老,但是隻能在塵世居住。在西遊記裏,鎮元子號稱是地仙之祖,他應當是有天仙的資格,可能是舍不得人參果樹,所以才久居人間。
第四是神仙,修到神仙屬於中成法。到這一層次,已是修成純陽之身(有陰無陽的是鬼,有陰有陽的是人,修到純陽則成仙),脫質成仙。但是神仙不能上天庭,隻能在海外三山(蓬萊、瀛洲、方丈)居住。在五莊觀那一回裏,孫悟空為求救治人參果樹藥方來到蓬萊,蓬萊的三星就跟他說:“鎮元子是地仙之祖,而我等是神仙之宗。”還有二郎神的那幾個部下亦是神仙,他們想押猴子上天庭時,二郎神說他們還未受天籙不能上天。所以孫悟空當年官封弼馬溫,也是受了天籙的神仙,在反下天庭時南天門神將一看知他受了天籙所以不敢阻攔。到了花果山正是因為聽說他受了天籙,成了正牌神仙,才引得兩個獨角鬼王前來獻媚。
第五則是天仙,修到天仙,那就可算是道法大成。不過想上天的話,還得先在人間傳道,到了功德圓滿之時,才能夠受天籙,上天麵聖封授仙官。這仙官也是有級別之分的,隻有於天地有功,於古今有德,才能升遷。天有三十六層,升至最後一層大羅天,即號為大羅金仙。不過能到這層次的少之又少,道家的三清四禦應該都屬於這層次。其中四禦之首玉皇大帝,如來說他苦曆過1700劫,每一劫129600年。照前文來看,就是說他經曆了天地毀滅又重新衍生1740次,在這1740次中他定是勞苦功高,方才有今天的地位。
《西遊記》裏還出現了妖仙、散仙、太乙金仙等詞語。其中妖仙、散仙意思差不多,就是修成神仙之體,但還未得到上天的封授、認可,所以稱為散數、未入流。就像孫悟空實力達到太乙金仙的級別時,鎮元子稱他為太乙散仙,三星也說他是得了天仙,但還是太乙散數。
至於佛家的果位排列書裏沒明講,若是要和道家對應起來,那佛大概是高級的天仙,菩薩是一般天仙,羅漢是神仙,聲聞是地仙,比丘是人仙。當然道家有鎮元子這種例外,佛家亦有四大菩薩、十八羅漢這種超等級的人物存在。
二、孫悟空師父的身份猜想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人頗為神秘,那就是傳授悟空本事的菩提祖師。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了一次就再也沒出現過,引起了不少人的聯想。有人說他是如來的十大弟子之一,還有網友在網上拿出諸多證據證明菩提祖師就是金蟬子。也有人把《西遊記》與《封神榜》聯係起來,認為菩提祖師是準提道人,甚至有人說菩提祖師就是如來的化身。在《寶蓮燈》裏麵,菩提祖師就成了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
也有人主張,菩提祖師就是菩提祖師,不是其他人。如果這樣,那就意味著在西牛賀洲,如來佛祖的眼皮底下有一位亦佛亦道的高人存在。對於這種情況,如來佛祖應該不會放任不管,他至少會想法對這樣的高人加以拉攏,最好是收入門下加以錄用。但事實是,這麼個高人培養出個孫悟空,從表麵上大家都說不知道孫悟空的師門是誰,難道不是很奇怪嗎?
在諸多的觀點當中,我比較認同中科院周方銀老師的觀點:菩提祖師就是太上老君。首先我們先來看太上老君都給了孫悟空哪些好處。
1. 如意金箍棒
金箍棒是孫悟空的唯一法寶,隨身兵器,這金箍棒和太上老君又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看孫悟空獲得金箍棒的過程,孫悟空到龍宮去借兵器,在東海龍王感到為難之際,龍婆和龍女提出建議。
後麵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龍婆、龍女的話再清楚不過,就是這幾天金箍棒對悟空的到來產生了感應,以至於“霞光豔豔,瑞氣騰騰”。如果說法寶能對主人產生感應,這感應應該是在孫悟空身上,而不是別人,畢竟,金箍棒在孫悟空手中被使用得最為得心應手,孫悟空自己也確實感到離不了這根棒子。法寶是由主人注入法力和靈氣形成的,它的靈氣是由製造者注入和感化的。定海神針見到悟空的異常情況應是其製造者發出的,那麼定海神針的主人是誰呢?
在第七十五回,孫悟空與獅駝嶺的老魔青毛獅子有一段對話。
那老魔舉刀架住道:“潑猴無禮!什麼樣個哭喪棒,敢上門打人?”大聖喝道:“你若問我這條棍,天上地下,都有名聲。”老魔道:“怎見名聲?”他道:
棒是九轉镔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煆。
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鬥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
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名號靈陽棒一條,深藏海藏人難見。
成形變化要飛騰,飄颻五色霞光現。
老孫得道取歸山,無窮變化多經驗。
可見,這根棒子確實與悟空有緣。因為它本來是一件世上無雙的寶貝,可是已“流落東洋”,“深藏海藏人難見”,以至於連老龍王都沒有覺出這是一件寶貝。由於孫悟空要到龍宮去取寶,結果寶貝發生了異變,“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按孫悟空第三回對眾猴的說法,“這寶貝鎮於海藏中,也不知幾千幾百年,可可的今歲放光”。“可可的”就是“趕巧了”。憑什麼他就有這麼好的運氣,就趕得這麼巧?而且這寶貝“長短隨吾心意變”,孫悟空拿著它,也不用什麼特殊的法門和口訣,就能讓金箍棒小大隨心,甚至可以變成一根繡花針放在耳朵裏(也不怕戳穿了耳膜)。那麼,是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讓這寶貝小大隨心、變化自如呢?可能不見得,要不然金箍棒早就被妖怪變成繡花針偷走了。而且偷走了,悟空也沒有辦法把它找回來。孫悟空詩中又有一句“變化無方隨口訣”,如果使用金箍棒是有口訣的,似乎孫悟空沒有經過學習就知道了使用它的口訣,這就更有緣了。
這根棒子乃是太上老君用“九轉镔鐵”,在他的八卦爐中親手煉製的。老君在這根棒子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從表麵上看它隻是一根普通的棒子而已,實際上內部另有洞天,中間還有“星鬥”鋪陳。而所謂的“花紋密布鬼神驚”,這些花紋應該是老君設計的符籙、法訣之類,所以才會有“鬼神驚”的效果。可見定海神針是太上老君所煉,具有太上老君的靈氣和思維,換句話說,太上老君可以駕馭和操縱它。從龍婆的話中我們得知,定海神針開始異變,好像與孫悟空有緣,這難道不是老君在幕後操縱嗎?可見棒子是太上老君冥冥之中贈予孫悟空的。金箍棒是悟空唯一貼身的東西,是唯一屬於悟空的法寶,吳承恩把這樣一個重要物品的主人歸於太上老君應該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