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三千戈(一)(1 / 2)

叮、叮、叮。

兩柄長劍準確交擊,火花四耀。倏地一聲巨響,比鬥的兩人左右躍了

開去,廳中響起了喘息聲。

這是恩科選拔舉行的演武廳,正在進行最後一場比鬥。比武雙方分別是翰墨齋的梁崇義和刑部總捕衙門的李梗。梁崇義素負盛名,被譽為京師第一高手。而李梗也名滿江湖,巨盜響馬聞之喪膽,方才一手亂披風劍法令梁崇義險些陣腳不穩,所幸他內功精深,才逐漸扳回上風。

廳中隻寥落地坐了八九人。與會者多是京師聞名的高手,都聚精會神地望著場中。隻有坐在主位的兩人好整以暇,輕聲交談著。靠前者一身戎裝,約摸四十餘歲,頗有儒將之風,隻是一雙眼睛不時掃射,透出冷冷電芒,正是今次選拔主考京師團營總兵官石亨。後坐的是一中年文士,大冷的天猶持著把折扇悠然搖著。

李梗長聲一笑:“梁兄果不愧為京師第一高手,功力之深令人歎為觀止。不過李某最近研究了套劍法,想請梁兄指教。”梁崇義眯起眼,卻不答話。他屬於朝中文淵閣一係,向與李梗隸屬的六部明爭暗鬥,雙方可謂積怨已深。國朝體製不設宰相,文淵閣實際掌了相權,但是六部占了名分,不甘屈居其下,此次奮勇營都指揮選拔,閣部兩方都誌在必得。

李梗說要出劍,卻倏地退後七步,拉開架勢,劍尖斜指天南,如老僧入定一般,靜待對手出招來攻。

梁崇義微覺訝異,沉下心思觀察,頓覺李梗此時站位極妙,恰處在兩席之間,是最狹窄之處,於守確實占盡地勢。他劍鋒一拉,斜向掠上幾步,攻勢展處卻是擊向李梗右側。批亢搗虛,李梗便不得不救其弱點,渾若天成的守勢也即告破。

然而,李梗卻玄妙至極地踏前半步,劍尖畫弧,燦若銀虹,直擊向對手長劍中段。渡河未濟,擊其中流,迫梁崇義不得不變招。場中眾人都低喝聲彩,這招需要極高明的眼力。而身在局中的梁崇義卻是另一番感受,李梗雖然移動身形,但守勢未破,仍與狹隘地勢融為一體。他微一動容,長劍橫劈,卻是雄渾至極的招數,迫對手不得不正麵迎擊。

梁崇義連換幾手劍法,仍未破除對手守勢。李梗招式平常不過,但步法、出招時間卻極玄妙,長劍每每出現在最佳位置,以至於梁崇義有種錯覺,似同時在與幾個李梗交手。往常得心應手的招式在對手的移步間,便如泥牛入海。

在施出一招守勢後,梁崇義向後一掠,大笑道:“好,李兄果然厲害,竟然反其道行之,將戰陣之術入劍法,梁某實聞所未聞。李兄也不必藏著掖著,何不一展劍法全貌,讓梁某看個痛快。”

李梗一頷首,道:“李某三年前成此劍術,尚是首次用於對陣,不足之處,請梁兄指正。”

二人不過一問一答,在眾人心中卻掀起狂瀾。千古以降,江湖人崇尚獨來獨往,所謂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但四十年前崛起的殺手樓卻令此情形頓時改觀。殺手樓是由幾位精通兵法的年輕人創建,因武功低微之故,起初甚受輕視,直至天涯閣一役才轟動江湖。那一戰中,殺手樓共出動劍手三百名,人數與敵手相若,實力卻遠遜對方。但三百劍手趨退之間深合戰法,又融以武林奇門陣術,威力強悍無匹。可憐天涯閣高手無數,幾次衝殺間,卻被斬戮殆盡,庶幾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