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內部能夠帶來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資源和能力。戰略理論較為關注識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基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設計企業的戰略。我們強調的是,核心競爭力的選擇、培養和更新本身也應該是戰略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麵。企業在戰略設計時,要從追求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培植企業當前和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戰略內容的主要影響因素
企業戰略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三個方麵:一是總經理因素。總經理是決定企業戰略的主觀因素,他的意願、理想、價值取向等直接影響到企業對戰略的選擇。例如,海爾集團和科龍集團都是做冰箱起家的,但是隨後卻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海爾采取了多元化戰略,而科龍走的卻是一條相對專業化(主要是冰箱和空調)之路。這之間的不同可能不是由於兩家企業物的方麵的差異,更多的可能是兩位總經理——海爾的張瑞敏和科龍的潘寧——發展思路的不同。二是企業因素。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和管理資源決定了企業的能力,決定了其在哪些方麵具有競爭優勢,企業應該注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戰略,而簡單模仿其他企業的戰略是難以取得競爭優勢的,也是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三是經營環境因素,包括行業環境和宏觀環境兩個方麵(見圖1.2)。行業環境力量包括顧客、競爭者、替代品生產者、供應者、進入者等,它們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而宏觀環境則通過對行業環境力量的影響對企業的戰略發揮作用。
二、戰略管理
(一)戰略管理的含義
戰略管理與日常經營管理並不是兩種完全獨立的活動,它們往往交織在一起。盡管我們可以在概念上對戰略管理和日常經營管理進行較明確的劃分,但在實際管理活動中,卻難以分清哪些行為屬於戰略管理,哪些行為屬於日常經營管理。日常經營管理是在產品方向和市場方向既定的前提下,對企業從勞動力、原材料等資源到最終產品和服務的轉換過程中的設計、作業和控製。這一類工作經常重複地出現,周而複始循環地進行,通常可以製定出一套相對穩定的工作程序,使之規範化和標準化,因而被稱為日常經營管理。另一類管理工作則是針對整體組織的,為組織設立總體目標和尋求組織在環境中的地位而進行的決策。對於這一類問題的總體設計、謀劃、抉擇和計劃實施,直到達成企業預期的經營目標的全過程的管理,稱之為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研究企業的功能和責任、所麵臨的機會和風險,重點討論企業經營中跨職能領域的綜合性決策問題。它試圖超越企業日常經營運行的細節,從整體上把握企業,解決企業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的總體發展問題。
(二)戰略管理的特點
與日常經營管理相比較,戰略管理具有如下特點:
1.全局性。戰略管理立足企業全局,跨越多個職能部門,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麵麵,致力於企業資源的重新分配,尋求企業整體的優化組合。但是,在戰略管理中,戰略重點又是很突出的,必須將企業的有生力量投入到企業戰略的關鍵問題上,力求突破,甚至不惜犧牲某些方麵。從本質上來說,戰略管理的全局性在於它對企業生死存亡和發展的重要影響上,而不在於麵麵俱到,平均分布力量。
2.前瞻性。戰略管理麵向未來,對未來的機會、威脅等給予關注。雖說戰略管理也必須立足於企業現實,但是卻並不受製於當前企業的資源條件。戰略決策者往往通過對未來的分析和判斷,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和行動方針,並為實現目標而籌集所必需的資源。當然,一個好的戰略管理者會做好當前的作業管理,取得較好的效益,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建立一個良好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