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1 / 1)

勤奮與多思的結晶

周 萊

昌銓同誌出版《理想的家園》一書,並約我寫序。我是抱著十分欣喜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五十六篇文章。我與昌銓是同行摯友,我又是年長他許多的三明金融工作者。他在擔任長達十年時間的縣級人民銀行領導職務中,在擔任人民銀行中支黨委宣傳部工作期間,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提筆寫了這許多文章,令人敬佩。有些文章我在職時就讀過,但這次編纂成冊後再拜讀,無不為昌銓同誌的好學、勤奮、務實及獨到見解歎服。

該書,篇篇都透出作者好學求進的品格。第一輯“思想的火花”的七篇文章,如不是作者好學深思,絕對寫不出這麼好的文章。就《把握“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政治內涵和現實意義》這篇已發表在《福建理論學習》200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看,作者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的“七?一”講話,並深思“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問題,什麼是群眾利益?為什麼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政治內涵是什麼等問題,讀後無不令人得到收益和啟示。再比如,第二輯中的《加強學習與轉變觀念》一文,提出要學習八個方麵的知識和本領,作者引用了行銷全球的《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中的短句:“告訴我們一個轉變觀念,與時俱進的哲理”。可見作者好學深思的品格躍然紙上。

該書充分表明了作者始終勤奮的品德。在他擔任縣人行領導職務期間,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餘,在《福建金融》、《財稅內參》、《金融市場報》等省市以上報刊發表了文章九篇。在人民銀行三明中支黨委宣傳部工作期間,作者恪盡職守,在省市級別刊物《福建理論學習》上發表文章兩篇,在人民銀行三明中心支行內部辦的《三明金融調研》、《黨群工作簡訊》上發表的文章三十九篇,從黨委宣傳部工作經曆四十三個月看,幾乎一月一篇,頗為勤奮矣!

該書還處處體現著作者做什麼工作,想什麼工作,鑽研什麼工作的務實精神。在大田、清流縣兩支行的領導崗位上,作者寫了《淺談農村信用社的現狀與改革》、《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經營的思考》、《中央銀行扶持“三農”有關問題探討》、《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過程中的難點與出路》等文章都是作者從擔負的崗位職責出發,工作中了解情況,發現問題並深入思考寫作的。作者調任中支黨委宣傳部工作,又聯係人民銀行幹部的思想工作實際,聯係人行黨員幹部的教育工作,學習江澤民同誌的“七?一”講話;聯係實際,提出做“實”字文章,嚴在製度上落實,重在工作上務實,貴在作風上紮實,大興“六風”。在《入世了,你準備好了嗎?》中,作者聯係三明中支幹部實情提出要增強“八種觀念”。《準確把握會議精神,以務實創新作風抓落實》一文,作者根據2002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聯係本行實情,提出“五個準確把握”。在《做一名緊跟時代步伐的共產黨員》一文中,針對當時人民銀行三明中支黨員幹部狀況,提出要做“十大表率”。2003年全國“兩會”後,作者在《以昂揚的姿態,去迎接新挑戰》一文中,提出我們要“七個正視”,“六個入手”。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後,作者在《以十六屆三中全會為指導,拓寬央行工作新視野》一文中,針對人民銀行三明中支實際提出“拓寬四個新視野”,盡快建立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務實型和開拓型的幹部隊伍。作者的務實風範著實可佳。

我讀了該書的全部文章,為作者在每篇中表現出來的獨立思考後的見解,讚佩歎服。這也是該書的價值所在吧!書的第一輯第一篇文章中說,我們不僅要治理像成克傑、胡長清這類人的大腐敗,而且要治理如尋租性腐敗、地下性腐敗、稅收流失性腐敗等的“隱性腐敗”、“身邊腐敗”、“微小腐敗”、“灰色腐敗”等。《解讀“政治文明”》一文,作者寫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政治文明的內容與分類”、“政治文明與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兩種表現”四個部分。還有該書第三輯的第一篇文章,篇名《構築“中華經濟圈”框架之管見》就很獨到,文中寫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具體構想”、“框架的現實和長遠意義”三個部分,通篇透出其獨到見解。

該書的書名曰《理想的家園》,其實從頭到尾都是作者這位金融業實踐者操筆之耕耘。當然,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書中內容不一定完全符合主流思想與理論,不一定符合邏輯要求。從語文上看,也存在缺陷與不足。但作為金融業實踐者操筆耕耘之作,不愧為一本有價值、可讀的書。

2004年11月於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