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起案件發生時下著雨,被害人是在給丈夫送傘的途中,被在雨中等候潛伏多時的凶手殺害,可見凶手具有極強的的忍耐力,心細又冷靜。
這是根據前幾起案件,馮警長對凶手的分析結果,後來出現了目擊證人,也就是第七起案件的被害人,給案件帶來一些更有利的線索。
第七起案件的被害人是個隻有十四歲的女孩,當時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馮警長在看到她的時候非常心痛,花費了很多耐心和時間,才令其開口。
被害女孩說凶犯在對她侵犯之時,將她的內褲套在了她的頭上,所以她沒有看清凶手的長相。然後她回憶在感覺到有人跟蹤之時,有聽到凶手哼唱一首很古怪的歌曲,馮警官問她如何古怪,她回答音調很古怪,不是漢語歌,歌詞她一句都沒聽懂,但她感覺聽上去很像是童謠兒歌。
馮警官請來了語言學者,請專家說一些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給被害人聽,被害女孩在聽了幾個地方語言之後搖頭表示應該不是方言。
語言學者又唱了一些古調,被害女孩都搖頭說不是,馮警官忽然想到了外國話,便讓語言學者試試長一些外國的民謠。語言學者先後唱了韓國童謠,英文兒歌,還有法語兒歌,當唱到一首日文童謠時,女孩一下子就激動了起來,說她想起來了,當時聽到的就是日文童謠。但是因為她不懂日文,所以並不知道凶手唱的是什麼。
馮警長試著讓被害女孩進行哼唱一下,但是當她仔細回憶的生活,忽然因為情緒緊張激動,出現了抽蓄現象,詢問隻好被迫終止了。
後來,馮警長找來一些日本具有地方區域性質的童謠讓被害女孩聽,女孩聽了近百首童謠,覺得很多都和那天聽的很相似,但是,卻有不能確定的指出到底是哪一首歌曲。
馮警長說日據時期,東三省和很多地方深受島國文化影響,很多人都會說日語,包括他們的下一代。然後從第一位被害人的年齡上結合來看,凶手很有可能年齡不小了。
凶手在十五年前第一次犯案,現在他的年紀最起碼也有五六十歲以上了,於是他們將這個年齡段,有性暴力犯罪前科的所有人,全都進行了一次排查,但是並沒有找到凶手。然後馮警長將嫌疑人的年齡降低至三十歲至四十歲之間,又進行了一次排查,還是沒有發現符合條件的凶手。
馮警長進行了非常緊密的排查,他將所有嫌疑人都進行了唾液,血液比對,但是並沒有找到相符合的凶手。
馮警長說完後,我問他可否有鎖定某個嫌疑人?
馮警長說在第三起案件發生時,辦案警員有鎖定三個嫌疑人,年齡在四十至五十五歲之間,其中兩名有強暴犯罪前科,還蹲過大牢,在案發時,都剛出獄沒多久。而另外一名嫌疑人,被巴士司機目擊,曾出現在第三起凶殺案發生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