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修煉(1 / 2)

中月看完《迦葉一笑》最後的一句話,沉默許久,呆呆的盯著這卷秘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曉曉在一旁道:”真是沒想到,你昨天還是一個狀元郞,轉眼間竟涉身武林,將要成為江湖中的一號人物啦。也許這就是你的命。“

中月看看曉曉,道:”陸姑娘的意思是要我練此秘笈了?“

曉曉道:”當然,而且你還是光明正大的練這秘笈,第一,這石盒中明確寫著隻渡有緣之人,那部《飛簷走壁》我二人都可以練成,飛出崖底,而至於這《迦葉一笑》卻是與我無緣,第一隻傳男不傳女,明確寫著;第二我也不會易筋經;這兩點,便是與我無緣。而這兩二點卻恰恰是給你準備的。“

中月聽著曉曉的話,覺得真的是這樣,就像冥冥之中,就是為他安排的,每一條都說的那麼具體,隻有他最符合,而且他習成這《迦葉一笑》出去第一件事便是要救少林之難。

中月把《飛簷走壁》遞給曉曉,道:”你練這一卷,我練這一卷,等你練好這卷,你再教我。“

曉曉接過《飛簷走壁》,向出走了幾步,坐在一個高的石頭之上,一步一步的看了起來,中月拿著這卷《迦葉一笑》來到剛剛那尊木佛前,將《迦葉一笑》放在佛像的手裏,然後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再將它拿下來,走到另一邊,找一處高石頭坐下,翻看起來。

中月翻開《迦葉一笑》,他在讀書時,就有涉略過佛家文化,他知道迦葉一笑的典故:相傳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麵麵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迦葉這一笑,是純淨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一種“無相”、“涅盤”的最高的境界,隻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中月想一想,而此秘笈起名為《迦葉一笑》定是大徹大悟之作,肯定是至高無上的功夫,而心境必是要在修煉易筋經之上,可以看參透一切方可化無物為無形,無形無我,方可成仁。

中月一行一行的看著,每個人的姿勢,似動非動,似靜非靜,他睜大雙眼,定睛細看,仍然是又動又不動,一會兒他的眼睛就看花了。

休息一會兒,中月又翻起來繼續看,他先從頭文字看起,先避開圖,因為圖比較醒目,剛打開時,一眼就會被圖所吸引。這一次他克製自己不去看圖。開頭便是:習武者,習心。習心及靜心,靜心需定神,定神需定形,定形及定座。形於外,心於內,心靜則萬物可參,心亂則萬物無序。

看到這裏,中月慢慢參悟,反複不斷的吟詠,領會也是一遍深似一遍,過得一會,又繼續看下一段,以此不斷重複,每一句都濫熟於心,不斷演練。前邊文字乃是內功修煉,看完文字,中月靜心默念一遍。又氣沉丹田,感受自然,傾聽滴水之聲。過一會兒他緩緩睜開雙眼,慢慢的翻開,看上麵的圖形,上麵的人物是靜的,每一個姿勢都一動不動,一個一個的看,都看了一遍了,中月想著應該比劃著看,效果更好一些。可他一動,圖立刻跟著動起來。

直至此時,中月才悟得,心動而物動,心靜則物靜。他靜坐記下招數,然後再練習,待靜的招數練完,再練動的招數。如此一來二去,他慢慢參悟,每一招一式都爛熟於心,然後又連接起來,一氣嗬成,內功心法也倒背如流。

曉曉看得飛簷走壁時,很多的步法非常精妙,有的確實和自己原來的背道而馳,有的根本就不可能,她看了許久,從第一步開始,由於她身形矯健輕盈,很快就施展的如魚得水,等她理解不了的地方,她隻按照卷上所寫一一做出來,效果卻和她所想大不一樣,這她才明白,大凡高深武功,表麵上看是不可能,或者隻有傻子才會這樣做,其實這才是上乘之作。

不過多時,她已經可以衝到崖邊,還差一點,怎麼也突破不了,不過可以抓住崖邊的老樹根,借力一縱身就上的去了。

待中月回頭找曉曉時,不見人影,他靜心一聽,隻覺頭上一股風自上而下直奔自己,中月瞬間移到一側,他是用心感受,右手輕輕推,曉曉待還沒有落地,隻覺一股風從側麵而來,她將身體放輕,借掌式,將自己送出,在被掌推出之中,慢慢化解。兩人一來二去,過了二十回合,招招之中,曉曉都感覺到了中月強勁的內力,和出其不意的招數,曉曉每一招,都被中月後發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