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吃小虧換大便宜的“進退法則”(2)(1 / 3)

韓佗胃先在南海縣任縣尉,南宋時,韓以外戚的身份任平章,權力大得可以秉持國政了,他頗有誌得意滿之感。一日,有一位他曾在南海聘用過的、現時已是一名進士的書生前來拜訪他。這位書生他是十分器重並信任的,隻是由於自己的升遷,一時失去了聯係。今見書生主動來訪,非常高興,一定要邀請書生做他的幕僚,可書生執意不受。韓佗胄無奈隻好留他暫住幾天,以便敘敘舊,談談心。韓視這位書生如心腹,與他幾乎無話不談,這日設宴款待書生,席間韓佗胄斥退左右,把座位移到書生近前,問道:“我現在掌握國政,謀求國家中興,外麵的輿論怎麼說?”

這位書生立即皺起了眉頭,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歎息著說:“平章的家族,麵臨著覆滅的危險,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韓佗胄知道他從不說假話,因而不由得心情沉重起來。他苦著臉問:“真有這麼嚴重嗎?這是什麼緣故呢?”

這位書生用疑惑的眼光看了韓佗胄一下,搖了搖頭似乎為韓佗胄至今毫無覺察感到奇怪說:“危險昭然若揭,平章為何視而不見?冊立皇後,您沒有出力,皇後肯定在怨恨您;確立皇太子,也不是出於你的努力,皇太子怎能不仇恨您;朱熹、彭龜年、趙汝愚等一批理學家被時人稱作‘賢人君子’,而您卻把他們撤職流放,士大夫們肯定對您忌恨;您積極主張北伐,倒沒有不妥善之處,但軍曹們借準備北伐之機大肆搜刮民財,以飽私囊,本是路人皆知的事實,都不見您追究。北伐中主事者缺勇少謀,致使戰事屢戰屢敗,不僅將士們記恨您,而且普天下的老百姓也會歸罪於您。幹章,您以一己之身怎能擔當起這麼多的怨氣仇恨呢?”

韓佗胄聽了不禁大驚失色,汗如雨下,一陣沉默後,又猛灌了幾杯酒,才問:“你我曾名為上下級,實際上我始終待你親如手足,你能見死不救嗎?你一定要教我一個自救的辦法!”

這位書生再三推辭,韓佗胄仗著幾分酒意,固執地迫問不已。這位書生最後才說:“有一個辦法,但我恐怕說了也白說。”

書生誠懇地說:“我亦衷心希望平章您這次能采納我的建議!當今的皇上倒還灑脫,並不十分貪戀君位,如果您迅速為皇太子設立東宮建製,然後,以昔日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勸說皇上及早把皇位傳給皇太子,那麼,皇太子就會由仇視您轉變為感激您了。太子一旦即位,皇後就被尊為皇太後,那時,即使她還怨恨您,也無力再報複您了。然後,您趁著輔佐新君的機會,刷新國政。您要追封在流放中的賢人君子,撫恤他們的家屬,並把活著的人召回朝中,加以重用,這樣,您和士大夫們就重歸於好了。

您還要安靖邊疆,不要輕舉妄動,並重重搞賞全軍將士,厚恤死者。這樣,您就能消除與軍隊間的隔閡。您還要削減政府開支,減輕賦稅,使老百姓嚐到起死回生的快樂。這樣,老百姓就會稱頌您。最後,您再選擇一位當代的大儒,把平章的職位交給他,自己告老還家。您若做到這些,或許可以轉危為安,變禍為福。”

別的不說,單說要韓佗胄主動讓賢,放棄這炙手可熱的權柄,無異於要他的性命。於是口頭應承說:“極是,極是。”心裏卻暗罵書生是儒腐之見。他仍然我行我紊,濫施政務,濫開戰事,終於在開禧三年,韓佗胄被朝廷殺害。

97.成大事要不惜下“血本”

在人生旅途的全過程中,誰也無法避開風險,要想有大成,就一定要徹底杜絕猶豫不決,患得患失的毛病,不要總盯著鼻子眼前的蠅頭小利。因此,為了獲大利,就不能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真正笑到最後的人,往往就是拿到西瓜而不在乎掉一兩粒芝麻的高明人士。

在求人過程中,如果情況不妙,必須以報大的勇氣,當機立斷,主動撤退,這時如果還猶豫不決,當斷不斷,可能會輸得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