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變成“爬蚤”,並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就在於,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而且玻璃罩已經存在於潛意識裏了,它罩在了思想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都被自己扼殺了!
很多人的遭遇與此極為相似。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時代,遭受外界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欲望被“自我設限”壓製封殺,而又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排解與鼓勵。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懦弱、猶猜、狹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的精神麵貌,從而失去了自己的夢想。
這樣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隨波逐流,沒有人生的目標。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過早地熄滅了。
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的失敗,曾經達不到的目標並不意味著永遠達不到,你可以有自己的夢想,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目標。
4.選擇了生活,還需要堅持挺住
選擇末來,那麼你是上帝的孩子;如果你選擇過去,那麼你可能仍是“棄兒”。
1920年,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小鎮上,有個小姑娘出生了。她的媽媽隻給她取了個小名,叫小芳。小芳漸漸懂事後,發現自己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她沒有爸爸。她是私生子。人們總是用那種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沒有教養的孩子,一個不好的家庭的孽種。於是她變得越來越懦弱,開始封閉自我,逃避現實,不與人接觸。
小芳13歲那年,鎮上來了一個牧師,從此她的一生便改變了。小芳聽大人說,這個牧師非常好。她非常羨慕別的孩子一到禮拜天,便跟著自己的雙親,手牽手地走進教堂。很多次她隻能偷偷地躲在遠處,看著鎮上人笑著從教堂裏走出來。她隻能通過教堂莊嚴神聖的鍾聲和人們麵部的神情,想像教堂裏是什麼樣,以及人們在裏麵幹什麼。
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待人們進入教堂後,偷偷溜進去,躲在後排傾聽——牧師正在講:
“過去不等未來。過去你成功了,並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那隻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現在幹什麼,選擇什麼,就決定了未來是什麼!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結果,它隻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第一次聽過後,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冒險——但每次都是偷聽幾句話就快速消失掉。因為她懦弱、膽怯、自卑,她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進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樣。
一次,小芳聽得入了迷,完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直到教堂的鍾聲敲響才猛然驚醒,她已經來不及了。率先離開的人們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隻得低頭尾隨人群,慢慢移動。突然,一隻手搭在她的肩上,她驚惶地順著這隻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師。
“你是誰家的孩子?”牧師溫和地問道。
這句話是她十多年來,最最害怕聽到的。
這個時候,牧師臉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說:
“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誰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然後,撫摸著小芳的頭發說:
“這裏所有的人和你一樣,都是上帝的孩子!過去不等於未來——不論你過去怎麼不幸,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希望。現在就做出決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你要知道,人最重要的不是你從哪兒來,而是你要到哪兒去。隻要你對未來保持希望,你現在就會充滿力量。不論你過去怎樣,那都已經過去了。隻要你調整心態,明確目標,樂觀積極地去行動,那麼成功就是你的。”
牧師話音剛落,教堂裏頓時爆出熱烈的掌聲——沒有人說一句話,掌聲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認,是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