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答道:“生命?我早就忘記了!”
慧能十分欣喜,召喚少年向前近來:“好好說,你府上是哪裏?”
“浙中。”
“來拜見我是為了什麼事?”
年輕人說:“世間均是垃圾,無處容身,請師父收我為徒。”
慧能為了考驗他出家的決心,笑著說:“不要出家!”
年輕人堅定地說:“不要不出家!”
後來,這個年輕人繼承了六祖的禪風。他就是著名的南陽慧忠禪師。
慧忠禪師在河南的深山裏苦修了40年,與世人隔絕,沒有任何煩惱與欲念,終於見到了清明的世界。
有個僧人問他:“怎樣可以成佛?”
南陽慧忠微笑:“放下,忘掉。”
“怎樣才能物我兩忘?”
“超越一切,無欲無求!”
“佛是什麼?”
慧能揚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感悟
我們在談到佛理的時候,常常覺得佛學的思想、理念離我們都很遙遠,是我們很難觸及到的東西。實際上如果我們真的想走近它的時候,就能發現它已經存在於我們身邊,存在於我們周圍的空氣中了。隻要你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隻要佛心在,處處皆是寺廟
在一座寺廟中,有一名香客問一個整日呆在寺廟中頌經的小和尚:“天天呆在這裏念經誦佛的不枯燥嗎?難道你不願意到外麵的世界去嗎?”
“為什麼呢?”剛剛皈依佛門的小和尚不解地問。
“外麵的世界多好啊!寬敞明亮,要什麼有什麼,不愁吃喝,你何必在這裏做苦行僧呢。”
“可我現在也很好啊。我每天一心向佛,佛祖賜我屋簷遮擋風雨,風不吹頭雨不打臉,還可以天天和師父交流得道的樂趣。”
“可是你自由嗎?”
“……”小和尚沉默了。
於是,過客從懷裏掏出一扇門,並且以勝利者的姿態,把小和尚帶到了外麵的世界。安排在了一處豪華奢靡的人家。
一年後,過客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便去看他。
他問小和尚:“啊,我的佛祖,你過得還好嗎?”
小和尚答道:“我佛慈悲,我過得還好。”
“那好,你能說說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裏的感受嗎?”過客很真誠地說。
小和尚長歎一聲,說:“唉,這裏什麼都好,隻是這寺廟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來就看見滿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以前的那個小寺廟好多了。”
說話間,小和尚已然入定。
感悟
無論身處怎麼樣的環境,隻要佛心在,處處皆是寺廟。修行是如此,做事也是如此。無論做什麼事,心中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隻要信念不動搖,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終究會有成功的一天。
塵緣難了,難了塵緣
很久以前,有一座寺院叫圓心寺,廟裏有個得道高僧,叫了空。他十六歲時離開父母出家修行,距今已經有近百年了。
了空大師自出家以來,每日裏,青燈黃卷,早誦晚唱,晨鍾暮鼓,香熏經洗,自感沾山水之靈氣,吸佛道之精華,已經六根清淨,六塵不染,了卻了一切塵緣。因德高望重,令人高山仰止,一時間圓心寺香客不斷,來參禪解悟的也絡繹不絕。了空大師知道,以自己的修行,死後是可以成佛的。
有一天,寺裏來了一個青年,想了卻塵緣,皈依佛門,在這裏尋一份清靜,找一方淨土。就跪在了空大師麵前,說:“師父,請收下我做您的徒弟吧。”了空大師看了看他,說:“你真的能了卻塵緣嗎?”青年肯定地點點頭。
了空大師的心裏突然閃出一個奇怪的念頭,他不相信眼前這個青年能了卻塵緣,一心向佛。於是,了空大師拿出一個早已蒙塵的銅鏡,遞給青年,說:“佛門淨地,纖塵不染。既入空門,塵緣必了。鏡如爾心,若能擦淨,再來。”
青年拿起銅鏡跪別而去。回到家,淨了身,燃了香,心無雜念,虔誠地拿起銅鏡擦了起來。上麵的浮塵輕輕一擦就掉了。然而,有幾個黑色的印痕卻怎麼也擦不掉。
於是青年拿出一塊磨石,打磨了起來,就這樣起早貪黑打磨了半個月,銅鏡終於光鑒照人。青年拿著銅鏡又來見了空大師。了空大師看了看,搖搖頭。青年不解,問了空大師:“難道銅鏡還沒有擦淨?”了空大師微微笑道:“你再用心地看看。”
青年拿起銅鏡,看了又看,終於看見了一道印痕。這道印痕若隱若現,絲線般在光亮的鏡子上。青年臉紅了一下,接過鏡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