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想要這件東西,就得把那件東西丟掉(2)(1 / 3)

感悟

心中懷有怨恨的人其實是和自己過不去,苦的不是我們所怨恨的那個人,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把自己孤立起來了。我們不能永遠活在怨恨的漩渦中,隻有懂得原諒別人的過錯,我們才會找回曾經屬於我們的快樂。

放下仇恨才能打開心結

在清朝時候,孫家“降龍十八招”曾讓許多高手心驚膽戰。可孫家人丁不興旺,傳到孫三時,劍法已無傳人。

孫三有位叫陳三甫的好朋友,是個讀書人,性情十分豪爽,和孫三脾氣十分相投。有一年三甫得罪了省城一個豪紳,被害得家破人亡。隻一個十二歲的兒子亮兒,逃脫了一劫。孫三是個重義氣的人,幫著料理了老友後事之後,就認了亮兒為幹兒,領到自己家裏,讓他一麵讀書一麵練功習武。時光倏忽,沒幾年亮兒就出落成一個端正的小夥子了,孫三看著心裏暗暗思忖,自己沒兒子,眼看孫家劍“降龍十八招”到自己這一代就要失傳,亮兒是看他長大的,清楚他的品性,何不就此傳了他,了卻了自己一份掛心?一時想定,第二天起就開始把“降龍十八招”逐招傳給亮兒。

卻說亮兒記著自家的血海深仇,現在義父把這“降龍十八招”教給自己,就不分日夜習學這“降龍十八招”,又用草把紮成仇家豪紳的形象,每一進招招招都對準了草把上的要害去處,“降龍十八招”畢竟隻有十八招數,沒出一年亮兒已經練的非常好了,這天就向孫三道出要報仇的心思,說著說著聲淚俱下。孫三沒說不行卻也沒說可以。

報仇心切的亮兒,第二天就向孫三道別,背起行囊準備出門。屋外微雨,孫三撐了傘默默送他出來。爺倆出了城外,過三裏高橋,前麵便是去省城的一條官道,這時孫三卻突然說:“亮兒,你身上藏了血海深仇,這報仇的事我不好擋你。不過我家這套降龍劍雖看來隻十八招,我學時二年才熟架式,又五年才領悟每句招數的要旨,再每天練習,三年過後才覺得心應手,敢和同行較量。你習此劍才隻一年,縱然自覺熟練,但現在去和仇家爭鬥,是性命相搏的事,山外青山天外有天,如果有個閃失,我豈能對得住你父親?這樣罷,現在我手無寸鐵,隻要你能贏我,你就去吧。好,來招!”亮兒把義父看看,也不言語,倏然抽出腰間的寶劍來,對著孫三就是一句“亢龍搖首”,他知道師父本領,這一出手是用了十分十的本事的,凶猛異常,以為義父一定猝不及防,而且手裏撐著布傘,如何贏得自己?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孫三身子一縮,手中布傘猛已收攏擋來,但隻聽見“嚓”的一聲,一把傘已經被削剩成光光一根傘柄。第二招又出,誰知容不得他思考,猛覺得自己脅下著了一下,連“哎喲”一聲沒叫出來就倒了下去,孫三一步跳過去點住穴道把亮兒救了過來。

亮兒醒過之後抱住孫三大哭:“義父我何時能夠報得大仇?”孫三撫著他的腦袋輕聲但斬釘截鐵說:“再練!”。“義父學劍十年,孩兒以義父雙倍的刻苦須得多少時候學成?”亮兒止住悲泣問孫三。“那或許兩個十年。”亮兒以為自己聽錯,看義父臉色極其認真,不知道什麼意思,暗忖怕是義父在試探自己心誌,就看著孫三決絕地說:“亮兒當更廢寢忘餐、夜以繼日習練,以求盡早學成報仇雪恨。”孫三聽著呆呆地把亮兒看了半天,歎了口氣說:“如此說來你斷乎不能學劍了,須知這學劍第一要長三隻眼,你卻是沒長眼啊”亮兒聽孫三說自己沒長眼,一時犯傻,隻是呆呆地瞪著孫三看。孫三就說:“習武之人除兩眼兩耳觀六路,聽八方,還得比常人心裏多長一隻眼睛,而且此眼專門用來審視自己是否摒棄雜念,這樣方能全身心投入在劍道,體味領悟切磋,使劍術精進。就說我教你這降龍十八招,這十八招各有不同,各有化著,不是能一下子就練成的。你現在心思全撲在報仇二字上頭,心情浮躁,急於求成,哪看得到自己?因此我現在已不想讓你學下去,斷了你報仇的念頭,也省得枉送了性命。”亮兒聽著隻是出神,並不說話,似有所悟的樣子。孫三見了暗暗點頭,進而又說:“一柄劍其實就是一個人生,如果單隻為報一己之仇,你的人生終不會開闊到那裏。或許會因此帶來禍害。你懂得了嗎?”

亮兒頓時覺得羞愧,從此把報仇的念頭放下了,全身心習練功夫,終成孫氏“降龍十八招”的一代傳人。

感悟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隻有放下它才能解開心中的結。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放下它也是給自己留下空間,使自己有回旋的餘地。來到這個世界上,誰都會遇到一些傷害自己的人,在仇恨麵前,忘記才是最好的自療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