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如果無法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的態度(1)(2 / 3)

原來,那一盆沙,是用來消氣的;是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發火時,可以抓抓沙子,它會舒緩緊張激動情緒。朋友這盆禮物,已伴他從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從一個魯莽少年打工仔,成長為一名穩重、理性的管理者。王經理說:“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才會管理好其他的人。”年輕人的心一下子爽朗了許多,忍不住抓了一把那黃金般的沙子。

感悟

我們追求完美卻無法達到完美,所以在不斷地挑剔整個世界,然而世界不會因為我們而改變。不要總對現狀感到不滿,隻有我們去適應這個世界,才有追求完美和成功的資格,才有改變它的能力。放平心態,從小事做起,等到你能駕馭自己情緒的時候,成功便會向你微笑。

隻要你努力嚐試,就不會失敗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刹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州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隻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裏沒有那麼多錢。那時,母親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複讀一年。她則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1933年夏天,家裏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了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

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客戶定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一段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後還是同意將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雜誌獲得了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後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裏,男孩經營的一切仿佛都墜入穀底,麵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經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失敗了。”“兒子,”她說,“那努力試過了嗎?”“試過。”“非常努力嗎?”“是的。”“很好。”母親果斷的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隻要你努力嚐試,就不會失敗。”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新的巔峰。

這個男孩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森。

感悟

奮鬥是每個成功人士的必經之路。每一條成功之路都寫滿了奮鬥的腳印。機遇固然重要,但把握機遇仍要以奮鬥為前提。於逆境中求生存,於順境中求發展;有缺點意味著我們可以進一步完美,不努力去做一件事,將永遠麵對失敗。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

熱愛自己的工作

李娜在大專畢業後,因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隻好進了一家百貨公司做營業員。盡管別人都認為她做營業員太可惜,但她卻一直很珍惜這份工作,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苟。李娜熱情周到的服務很快便得到了顧客和領導的好評。

李娜所在的櫃組前麵有道不很起眼的台階,時常會有顧客經過時會不小心被絆一下。所以每當有不知情的顧客經過時,李娜總是善意地提醒他人一句請您小心前麵的台階,顧客也總是感激的對她笑。別的同事見了都總是笑她多此一舉,認為那些人又不買自己櫃組的商品,管那閑事幹嘛。李娜對此也從不爭辯,總是一笑置之,然後下次繼續提醒每一個路過的人。

一天,公司老總進行巡視時正巧經過那道台階,李娜還是像以前一樣習慣性地提醒說請您小心前麵的台階。老總先一愣,但很快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了,他並沒有說什麼,隻是看著李娜,臉上流露出一種讚賞的笑容。很快,李娜便被提升為櫃組組長,在一年之後,李娜當上了這家公司的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