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2章 積累與知己知彼(1 / 3)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當劉裕軍帳內的燭光伴因長時間的燃燒接近盡頭時,他長長的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緩解一下自己的疲憊。接著他收起了自己的羽毛筆和墨汁瓶,這時在他的小床桌上已有一張寫滿黑色獸族文字的白紙。

意識到自己在帶兵上的不足之後,劉裕一直在思考有什麼辦法可以幫他做好一個軍官。這時他前世不經意間的一些積累還真讓他有所領悟,其中不斷在他腦海蹦出的一些關於戰爭的理論讓他很是認同,而這些理論基本都來自一本書,兵聖孫武的《孫子兵法》。

在前世的時候,劉裕讀大學時沒事愛思考一下,當年一位很平凡老師的一句“悟道比求知更重要”曾讓他徹夜難眠。人都想生活的更好、更強,劉裕也不能免俗。所以在選擇領悟自己的道時他親近了強調積極入世的儒家、兵家、法家,而不是主張脫離世俗的道家。

像莊子那樣的超脫之人,劉裕很清楚他是做不了的。別的不說父母他是放不下的,美女他是想要的,至於事業、權勢他同樣是渴望的,所以他在大學時代就有了自己的選擇,有了自己要去參悟的道。

故前世的劉裕在清晨時分,習慣把一些經典的百家思想隨意的抄上幾遍,這當中《孫子兵法》就是他抄過很多遍的東西。

可也許是命運弄人劉裕莫名奇妙的重生到了彼隆大陸,不想放下的前世父母不得不放下,想娶的美女也已化為泡影。但這前世領悟到的一點東西、一點積累卻一直在陪伴著他,今晚當他感到困惑時他很自然的拿出紙筆將一部分《孫子兵法》默寫了下來。

當然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劉裕雖一直自付在記憶力上頗為不凡(在怎說也是學曆史、考古出身,這記性要是差了還怎麼弄碗飯吃。),可他重生已有近十五年了,很多東西他確實有些記不清了,因此他床桌上那張白紙上的字跡雖比較工整,卻也有很多地方經過刪改,還有不少字裏行間有刻意留出的空當,那都是給沒想起來的部分留下的空檔。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順手拿起那張白紙,劉裕一邊揉著自己回想的有點頭痛的太陽穴,一邊輕聲讀著上麵的文字。

隔了片刻劉裕緩緩讀完了上麵的文字,他放下紙張用手指背部隨意的捏摸著鼻子,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今天他隻寫《孫子兵法》前三篇即始記篇、作戰篇、某攻篇,就感到有些記不住的太多了,剩下的十篇隻能以後有機會再寫了。

不過兵聖就是兵聖隨意讀了幾句便讓劉裕有一種受益匪淺的感覺,尤其是某攻篇這最後一句“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讓他開始想一些新的東西。

“知己知彼”這可以說是行軍打仗的基本要求,想到此劉裕小心收起了自己的紙張。紙在獸人王國雖不是很稀有,但在軍中卻也隻有軍官才會從軍需處得到配備,故劉裕也得珍惜點使用。

接著劉裕隨意的用手指將自己的木桌一分為二,一邊代表他的敵人法諾德帝國,一邊則代表他自己和手中的力量以及第九師、第三兵團。

對於法諾德帝國的邊境巡邏兵,劉裕雖做過一些了解但真的不夠深入。要說他現在知道最確切、最有價值的就是兩點,一是這邊境上有法諾德帝國的重騎兵,二是前幾天法諾德帝國的巡邏隊在他的頂頭上司旅尉卡姆·索伯手上吃了個小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