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雙說的這一切,大雙其實心裏是明白的,但女孩子臉皮到底不比男孩子,她如何肯當著弟弟的麵說這些?
小雙見大雙聽完自己的話麵紅耳赤的不再做聲,便歎了口氣,將寫滿了字的幾張紙塞進大雙手裏道:“算了,我也不問你了,反正你是不會當著我的麵說什麼實話的。你自己看看我了解來的東西吧,要是看完後你有主意了,就給我一點提示,我到時候再去想辦法看怎麼幫你吧。”
大雙飛快的看了小雙一眼,默不作聲的將那幾張紙塞進袖子裏,轉身就回了自己的屋。
隔了兩天,小雙拿回了原模原樣的那幾張紙。隻不過他仔細一看,紙張上在縣學那個最年輕的鄭教授名字下,有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於是小雙心領神會的笑了笑。
在小雙的這幾張紙上,鄭教授的情況其實很最簡單的。鄭家是十幾年前從外麵遷來清河縣的,鄭教授自己本身是舉人出生,他上麵的三個姐姐都出嫁了,如今家裏隻有他和父母在。鄭家清貧雖清貧,但小雙得知鄭家其實一直是書香世家。隻不過他們家的人很奇怪,得了功名都隻是做教育工作,從來沒有任過實缺。
大約是受父母的影響,小雙感覺自己和姐姐大雙都不是貪慕虛榮的人,兩人也不喜歡麻煩的人家和事,所以他很能理解大雙的選擇。小雙暗想著既然大雙選擇了,那麼自己就一定要幫她一把,萬萬不能讓父母把她許給她不中意的人家。
於是乎後來的日子,小雙有意無意的總是借口和壯壯、嘟嘟請教學問,隔三差五的就把這哥兩拉來家裏吃飯。吳家的飯桌上從來就沒有食不言的規矩,小雙於是就借著這機會,東一下西一下的問縣學的教授。如此這般幾次之後,敏感的嘟嘟便猜到了小雙的意圖,於是吳家飯桌上關於鄭教授的話題一天比一天詳盡,這毫無疑問引起了吳泓和吳淑嫻的注意。
吳淑嫻對付小雙不像吳泓那樣,她從來就是軟硬兼施的。小雙鬥心眼那裏鬥的過他娘?母子二人過招沒幾下,小雙就在話語間露了餡,最後不得不招認了事情的經過。
其實吧吳淑嫻自己也覺得婚姻大事最好要當事人心裏有數,隻不過她和吳泓還沒想好,最後確定哪些人選來和大雙談呢,結果小雙這個混小子就把事情給辦成了這樣。如此以來吳泓和吳淑嫻也沒法子了,隻好私下問了問大雙的意思,確定她的確是願意選擇和鄭教授這樣的男子生活之後,吳泓開始考慮怎麼托人去鄭家探探口風。
隻因吳泓在當地的名聲口碑一直很好,鄭家接到消息幾乎想都沒想,就立刻答應了和吳家聯姻的事。鄭家人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鄭父還主動上門提出來,最好是等吳家全部脫了孝,再為兒子完婚。
吳泓夫婦十分感激鄭家的體諒,於是等大雙出嫁的時候,夫婦二人特意準備了厚厚的嫁妝,把女兒風風光光的嫁進了鄭家。
經過姐姐大雙的婚事,小雙見自家父母如此好通融說話,他琢磨了又琢磨,終於在去紫陽書院前鼓足勇氣,和父母說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吳泓經過這麼些年的修身養性,對兒女的前程本來也沒想強求什麼,不過他處於現實的考慮,還是希望小雙能努力的考取一個舉人的身份。吳泓做如是想也不是為別的,他隻是想將來若是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吳家還依舊能有個庇護的身份而已。
小雙認真的考慮了一下,覺得自己親爹說的話也是很有道理的,遂定下心去了紫陽書院。
很多年以後,吳家已然是兩河鎮非常有名的一個大家族了,隻不過讓大家很奇怪的是,這吳家的男兒代代都有人能考取功名,但每一代人都有一個或者兩個,寧願拿了功名做個鄉間閑散人也不去做官。這追根述源起來,吳家人都說這要從吳家的唯一一個上門女婿吳泓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