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壯、嘟嘟和小雙三人讀的書,基本上都是吳泓為了幫他們順利走過科場,精挑細選出來的。三人就這樣打小被吳泓訓練著適應科舉的考試,過童生的準備自然比別的孩子要充分。所以對於三人能不能考過童生試,李家、吳家上下都有人緊張,但吳泓心裏可以說是一點疑慮都沒有。
隨後童生試放榜的時候,吳家和李家因為有三個孩子下場考試,所以這一天李大郎和李四郎、吳泓三人都來到縣衙張榜處看榜。三兄弟都沒有費什麼勁,就看見自家三個孩子的大名果然都高高的在榜上寫著,其中學習最刻苦的壯壯,竟然拿了童生試的第一名,三兄弟心中那份喜悅,簡直無法用言語表述。
這喜訊傳到兩河鎮,一下子就引起轟動了。且不說老李家繼吳泓之後,又能有孫輩出人頭地是多麼的欣喜,就隻說吳老太爺和柳氏,得知自家的大孫子得了秀才的功名,也是歡喜的了不得。仔細說起來,小雙這個才是吳家正經八百的首個拿功名的人,老兩口忙不贏的就吩咐讓人趕緊去準備筵席,以備少時來恭賀的親朋歡聚。
暫且不說李家同時中了兩個秀才,其中一個還是紅榜頭名,那些個左鄰右舍前往恭賀討喜酒吃的人自然不少。隻說吳家這邊,本來親戚朋友就多,這吳家的長孫得了功名了,前來巴結的人當然更不在少數。就算是小雙沒能拿到第一名,可是依然不影響親朋好友來吳家熱鬧,吳淑嫻和吳泓夫婦不管願不願意張揚,都得好好的接待上門的客。
吳老太爺能親眼看著長孫小雙有出息,心裏那叫一個高興,這一高興難免就樂嗬的過了點,人也就不免放鬆喝大發了。結果他老人家一覺睡下去,就再也沒能起來。吳家不得已,立刻撤下了張揚的紅色換上了白。
柳氏和丈夫相守了一輩子,磕磕絆絆雖也有,總的來說兩人的感情還是很好的。這麼乍然一下先走了一個,另一個馬上就受不了了,喪事還沒辦完緊接著也倒下了。
本來按照吳泓和吳淑嫻夫婦的安排,小雙過了童生試的話,就把他送去省城的紫陽書院讀書。可是這邊吳老太爺一走,全家人就都要跟著守孝,小雙也就不得不留下來在家。
其實對於小雙來說,要讓他自己選,他一點也不想去考什麼科舉做什麼官。他從小就隱約的聽大公和大母說起過,自己親爹在淮揚發生的事。而隨著他慢慢長大了以後觀察,他自己也發現了自己親爹寧願做一個鄉間閑散的名士,也不願意出仕去做官,這也使得他多多少少的受了影響,很想效法自家親爹的樣子,不去受官場的束縛,隻在鄉間做一個瀟灑的自在人。
正因為如此,小雙對自己有沒有得紅榜頭名一點也不在意,他之所以答應父母去紫陽書院讀書,其實更多的是好奇想去看看,自己親爹當年讀書的書院到底是個什麼樣而已。而這會兒最疼愛他的大公去世了,就算是父母不說什麼,小雙傷心之餘也是願意好好的在家為大公守孝的。何況此刻另一個最愛他的人也倒下了,眼看著大母身體一日比一日差,小雙幹脆的就放下書本,每天都守在大母身邊,盡可能的找些話來開解寬慰大母。
盡管吳家上下都盡了最大的努力,想要留住柳氏的生命,柳氏依舊頭也不回的追隨著丈夫的足跡去了。吳家一年內相繼走了兩位老人家,細細一算吳泓和吳淑嫻夫婦還要再服三年的孝,兩人一商量合計,幹脆就請辭了都保長一職,關門謝客的開始低調守喪。
不過好在吳泓就算是不再做兩河鎮的都保長,任何人說起他家也是不敢輕慢的。一來呢他們翁婿把持兩河鎮都保長之位幾十年,內裏的溝溝坎坎那是再清楚不過,尋常的事情還真是沒人能蒙的過去他家;二來呢吳泓自己本身不是白身,又還做過一任縣令,如今就算是出門見了別的縣令,他也是不用參拜的。何況現在他還憑著二十幾年的堅持練就了一筆好書法,如今在清河縣大小也是個小有名氣的鄉間名士。就為這個,清河縣的父母官們每每提起吳泓來,也是要客客氣氣的,更何況新上任的都保長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