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英同誌,於1948年為毛主席當秘書,曆時十八年。他多年來在領袖身邊,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工作,竭心盡力,誠實守信,表現出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晚年在病中奉詔南征時留下的悲壯詩句,也是田家英同誌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寫照。

田家英同誌的一個特點是默默奉獻,甘做無名英雄。作為毛主席的秘書,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多年來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而為,兢兢業業。從起草文件,下鄉調查,受命某項工作,處理信訪直至“掌璽”,保管存折。這些瑣碎、幕後的工作不知耗費了田家英同誌多少心血。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毛主席從衣袋裏掏出開幕詞,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

開幕詞不過兩千多字,據記錄曾被三十四次熱烈掌聲所打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算開幕詞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為“毛澤東格言”

反複引用。當代表們讚許這篇開幕詞時,毛主席卻坦誠地說道“: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叫田家英。”

田家英同誌的另一個特點是正直坦白,真誠地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全國解放伊始,群眾出於對領袖的無限信賴,給毛主席的來信雪片般飛來。田家英對每封來信,都仔細地看,並擇要送呈毛主席。田家英在毛主席身邊,不知替他處理了多少封人民來信。他認為這是黨和人民之間重要的聯係渠道。毛主席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後來田家英一人已無法處理每日成百上千封人民來信。田家英為此寫了專門報告,建議各級領導機關應指定專人或成立專門機構認真處理人民來信。報告得到了毛主席的讚許,經毛主席的批示後,全國各地都逐步建立了信訪機構,其間凝聚了田家英同誌忠於人民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