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手激發潛能
一個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跑多快,除非身後有一隻猛虎在追;一個人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事業究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除非有一個強勁的對手和自己相互競爭。
如果人生是一場賽跑,那麼朋友就是你的啦啦隊,他們永遠給你鼓勵、給你支持,讓你即使在落後的局麵仍不放棄;而對手卻是你不斷超越自己不斷向前飛奔的動力,讓你在這場比賽中成就最輝煌的自己。
今年30歲的馬瑞事業有成,當記者問起他的成功之道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擅長向對手學習。”
從小學開始,馬瑞就擅長給自己尋找對手,他始終盯著班上學習最好的學生,觀察他的聽課方法、解題思路、閱讀書籍,按照對方的方法加倍努力。從小學到高中,馬瑞靠著向第一名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到了大學,他給自己確立了更多的對手,也學到了更多的東西。進入社會以後,這個方法更讓他如虎添翼。馬瑞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應該博采眾長,從對手身上能學到最優秀、最有用的東西,再加上好勝心,自己會格外努力。
馬瑞又說,對手並不是敵人,他和其中幾個對手是無話不談的好友,直到現在還保持聯係。
提起對手,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敵意、競爭這些詞語,事業有成的馬瑞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他人:對手不一定是敵人,相反,他們會給你最多的啟示、最大的激勵。馬瑞從小學就在對手身上學習優秀的習慣,他的成功既來自自身的努力,也來自他為自己選擇了好的對手。
想要獲得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還要為自己尋找適當的目標,以對手的成就激勵自己,努力突破。這個“適當”需要用心把握,目標太高,容易產生心理落差,目標太低,勝利太過簡單,沒有難度。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一定會遇到對手。就像在同一個跑道,你很努力地向前跑,卻發現有些人始終在你前麵,無論你怎樣加勁也無法超過他們,這樣的人就是對手。對手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磨難,甚至會導致你的失敗和絕望,但是,沒有對手的人生是寂寞的。就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走遍大江南北想找一個對手,卻隻能每天麵對著懸崖絕壁,與神雕為伴,體會高處不勝寒的孤寂感。
在拳擊運動員的圈子裏,年少的拳擊手們夢想著有一天能夠站在擂台上,擂台的另一邊是泰森或者霍利菲爾德,因為能與世界拳王打擂台,證明他們也有拳王的潛能。在拳擊界,一個能夠選擇對手的人才有真正的實力。對手的強大恰恰能體現他的價值,證明他的優秀,想要進步的人善於尋找對手,定下的目標越高,就越有拚勁,越能激勵自己,甚至學到最多的東西。
想要超過對手,先要學習對手。從對手那裏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能夠被我們視為對手的人,在某些方麵一定比我們強上很多,這個時候,對手就是現成的學習樣板,我們可以本著“拿來主義”的精神,直接將他們優秀的經驗消化吸收,還能夠從他們的失敗中總結教訓。學習對手的優點,不犯對手的錯誤,是很多人的成功法則。當一個人掌握了對手的全部優點和缺點,知己知彼,自然能百戰百勝。
對手並不是敵人,有可能是親密的朋友,有可能是自己的親人、愛人,隻要發現有人在某一方麵非常優秀,自己也想要達到那個人的標準,都可以將那個人視為對手,以此激勵自己。一個善於選擇對手的人也善於定位自己的人生,他選擇的對手就是他追求的價值。要感謝我們的對手,他們的存在不斷地激起我們的鬥誌,磨礪我們的韌性,使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