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突然清醒(2 / 3)

貞觀五年,大旱,全國百姓苦不堪言,一死就是全家或是全村渴死,為了賑災,朝廷撥了好幾筆賑災糧款,但災情還是得不到緩解,後來有人說是當朝慕尚書慕言鄭大人私吞賑災糧款,不發予地方官,所以災情一直得不到緩解。太宗皇帝大怒,命人抄了慕尚書的家,結果真的發現印有朝廷官印的賑災糧款,慕言鄭被判處死刑,斬首示眾,其餘妻妾一幹人等籍沒入宮,慕晴月就是在那時進了宮裏,被發配到李泰身邊。

慕晴月是慕言鄭的長女,父親被處死時已經十二歲,她在李泰身邊做侍女時經常被宮裏的麽麽和其他侍女欺負,李泰看到就管,看不到就不管,他從來沒有對這個少言愛笑的女子上心過。直到有一次他打碎了皇上的一塊和田玉佩,正在皇上追問是不是他打碎時,慕晴月站了出來,對皇上說那塊玉石是她不小心弄碎的,皇上得知她是慕言鄭的女兒,便要賜死她,李泰一時之間想不出什麼辦法,就對皇上說:“兒臣早已傾心慕晴月,此生此世非她不娶!”

那年李泰十五,他還不知道娶一個罪臣之女會帶來什麼後果,他最終還是娶了她。因為他是李世民最得寵的兒子,是長孫皇後最疼愛的孩子,可他也就在娶慕晴月的同時,失去了父母的寵愛。可他不後悔,因隻有這樣才能救那個無辜的女子一命。

他假裝寵愛她,假裝對她情思深種,為的隻不過是讓她在這宮裏能有一席之地,能保全她的性命。

西沉的月色射入李簡平金繡花帳內,她隱約還是那個待字閨中的女子,渴望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但恍惚之間就成了當朝皇後,成了李世民的妻子。於妻,她相夫教子,為她夫君的理想而忍氣吞聲,於愛,她一心相隨,生死與共,可她得到的還是一個賢後的稱讚。

菱花鏡中映著她自己的臉,那臉上的皺紋是無論用什麼凝脂瓊膏都掩不去的了。她的青絲發不知何時染上了層層白霜,治兒在她懷裏總是玩弄著她的頭發,他說母後的頭發是白的,而乳娘的頭發卻是黑的,母後不好看了。還是小孩子,不懂什麼是老,什麼是彈指光陰轉瞬,隻知道一個人老了就會不好看了,是,母後不再好看了,從那人的眼中就看到了。她遠不如他身邊那些年輕貌美的女子好看,更不如她們會甜言蜜語腐蝕人心。

外麵的侍女突然來報,“娘娘,魏王來看您了。”

她多想起身再抱抱她最疼愛的孩子,可她卻連起身的力氣都沒有了,隻能看著泰兒在自己身旁痛哭。

剛剛倒下的那幾天,她不明白那些人為什麼哭,治兒和明達總哭,泰兒和承乾有時也哭,而那些侍女侍從總是和他們一起哭,那人來的次數也遠比以前要多了。後來她才知道,一個人大限將至的時候,看著別人為自己哭,自己卻是毫無感覺。

她看著泰兒已經初初浮現俊美的臉線,心想她的泰兒長大後一定是個美男子,惹盡相思無數,就像他的父親。可她一想到他的正妻就忍不住皺眉,她不怕的,她不怕什麼報仇雪恨的傳言,她也不怕她對泰兒不好,她相信泰兒的眼光。可她自從當了皇後才明白有些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的,她首先要顧及皇家的臉麵,泰兒娶一個罪臣之女為妻已經影響了太多百姓對皇室的非議,泰兒可能還不知道,如果他要繼承皇位,就必須休掉慕晴月。

她吃力地抬起手,摸了摸李泰的頭,“泰兒,你愛慕晴月嗎?”

李泰遲疑地說道,“兒臣不知,但兒臣想,多半是因為想保全她的性命。”

她鬆了一口氣,鄭重地說道,“既然如此,聽娘一句話,休了她吧,放她出宮,多給她些金銀,讓她找個平凡的人嫁了,相夫教子安寧一生,也算保全她了。”

李泰堅決的說:“不行!兒臣答應過她,今生今生隻娶她一人,相伴到老。即使兒臣不愛她,兒臣也不能失信。”

她猛地坐起來,怒火一時攻上心頭,想出手打他,卻劇烈的咳嗽起來,等好不容易平移過來後,她青著臉說:“你知不知道你父皇想讓你繼承皇位,可前提就是休了慕晴月!一個罪臣之女,如何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