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三教九流盡精英,胡雪岩這樣識人用人(3)(1 / 2)

例如,劉慶生本是一個錢莊的小夥計,但人很精明,“外場”能力強,胡雪岩就用他當阜康錢莊的檔手;古應春懂洋文,了解洋行,善於和洋商打交道,胡雪岩便在與洋人有關的生意中完全倚重他;尤五掌握著漕幫勢力,熟悉幫會情況,胡雪岩就讓他主持杭州經鬆江到上海一路的絲、糧水運;“小和尚”陳世龍是一個類似街頭小混混的青年,還好賭,但人很機靈,也能自製,胡雪岩就叫他在江湖上奔走往來;杭州城一個姓周的老更夫,在杭州遭受兵火戰亂的期間仍堅守職責,使杭州城梆聲不斷,胡雪岩就聘請他來看守自己的倉庫,等等。

胡雪岩在“量才使用”上幾乎達到了裁縫量體裁衣般的精細。

他辦胡慶餘堂藥號,重金聘請長期從事藥業經營、熟悉藥材業務,又懂得經營管理的行家擔任經理;聘用熟悉藥材產地、生產季節、質量真偽優劣的人當協理,做經理的副手,負責進貨業務;還選用熟悉財務的人擔任賬房。以上三種人被視為一級職員,稱為“先生”,他們能寫會算,懂業務,善經營,屬於穿長衫的“腦力勞動者”,因而一切待遇從優。

先生以下,是二級職員“師傅”,他們略懂藥物知識,會切藥、熬藥、製藥,經驗豐富,屬於穿短衣、在工場勞動的“熟練工人”,工資待遇低於先生。

師傅以下是最後一級的幫工,他們是臨時雇來的,主要從事搓藥丸等簡單勞動,按件計酬。

這樣,由於分工明確,能位相稱,酬勞合理,胡慶餘堂運轉靈活,相互協調,工作效率十分高。不僅如此,胡雪岩量才用人能恰到好處,有時甚至將小材造就成了大材,在別人眼裏難以成器的朽木,到胡雪岩手裏卻能化腐朽為神奇,讓其展現出最為拿手的一麵,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比如,劉不才好賭,連自己祖傳的藥堂也搭了進去,胡雪岩就專門拿錢把他重新打扮一番,讓他每天從早到晚陪達官闊少賭博,單是劉不才和龐二少爺的賭友關係就為胡雪岩壟斷了上海的生絲生意。

大材小用,委屈了人才,人才沒有積極性;小材大用,才力不夠,幹不了大事,還可能使生意遭受損失。人才是重要的,但給人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才更見領導者的才識和眼光。

3. 要用靠得住的人

對用人者來說,必須知道“一行生意宜一種人”,人有不足不要緊,關鍵在於他對所托之事是否靠得住。這是識人、用人的一個基本原則。在這一點上,胡雪岩有深刻的經驗。

關於胡雪岩為什麼要開辦藥店,江浙一帶至今流傳著一種所謂“一怒創堂”的說法。據說,有一次胡雪岩家人生了病,請來杭州城裏最有名的醫生診治,開出藥方後叫人到當時杭州最大的藥店葉種德堂去抓藥。不料,藥抓回來卻發現其中有幾味藥已經發黴變質。於是胡雪岩又打發人去與藥店理論,要求退換。但葉種德堂不僅不給調換,反而譏嘲說:“本店隻有這種貨,要好藥請你們胡大先生自己開藥店好了。”去理論的人回來將這些話告訴了胡雪岩,胡雪岩聽後非常憤怒地說:“真是可惡之極!藥店本以活命救人為目的,實為仁術,豈能拿人命當兒戲?我胡雪岩就要辦一個真正濟世救人的藥店讓他們看看!”於是他創建了胡慶餘堂。

傳說嘛,當然不一定是真的,我們且不去考證,但胡雪岩辦藥店並不是為了賺錢,這是可以肯定的。

胡雪岩創辦胡慶餘堂時,他已經擁有土地1萬畝,白銀3000萬兩,絲綢、錢莊生意興旺,典當也已開出近20家,實在不需靠這藥店賺錢。

胡雪岩開藥店隻是出於治病救人的目的,為此,他對藥店總管的人選十分慎重,一定要用對藥店、藥品質量靠得住的人。為此,在掛出“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的招牌後,胡雪岩廣泛征選藥店總管。許多人前來應征,他們中有不少人就藥店開辦之後如何大經營、如何提高利潤等,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案,甚至有人保證藥店開業2年之內就為胡雪岩收回幾十萬兩銀子的投資。但對這些人,胡雪岩都笑著婉言拒絕了。

一天,有人向胡雪岩提起江蘇鬆江餘天成藥號的總管兼股東餘修初,此人十分上進,一心要在藥店一行幹出一番事業,隻可惜他沒有經濟實力。胡雪岩聽到後親自到鬆江求教。

餘修初並沒有說藥店該如何賺錢,隻是特別強調要保證出售藥品的質量,必須不惜資本,建立自己的藥廠、藥號、藥行、藥市,形成一條龍的藥業體係。這番話與胡雪岩的心思不謀而合,胡雪岩當即拜請餘修初出任胡慶餘堂總管,並相互約定,藥店以救命活人為本,以店養店,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宗旨。

就這樣,在江浙一帶名氣很大的餘修初,做了胡慶餘堂的第一任總管。由於胡雪岩用了餘修初這樣一個對藥品質量精通的人,胡慶餘堂能夠創出著名的金字招牌也就不足為奇了。

4.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獎勵並形成製度

胡雪岩“以財攬才”的手段並不僅限於高薪請才,在物質激勵方麵,他主張要有製度:賞,不忘記普通員工;罰,不回避管理階層。

企業內部員工的勞動態度、技術水平、熟練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幹與不幹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必然造成平庸怠懈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才高勤奮者不能脫穎而出,企業的發展也必將大受影響。為此,必須建立一種賞罰分明的競爭激勵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