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1)(2 / 2)

青年搖搖頭,一臉茫然。

大師說:“譬如同樣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價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婦眼中,它不過做兩三碗大米飯而已;在農民看來,它最多值1元錢罷了;在賣粽子人的眼裏,包紮成粽子後,它可賣出3元錢;在製餅者看來,它能被加工成餅幹,可以賣出5元錢;在味精廠家眼中,它可提煉出味精,賣8元錢;在製酒商看來,它能釀成酒,勾兌後,賣40元錢。不過,米還是那斤米。”

大師頓了頓,接著說:“同樣一個人,有人將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貶得很低,其實,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你自身有多少價值,完全取決於你到底怎樣看待自己。”

青年豁然開朗。

故事中的哲理:你自身的價值,不會因為別人稱讚你就會增加,也不會因為別人貶低你就會降低。其實,你就是你,不要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你自身的價值,完全取決於你對自己的看法。

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蘇格拉底在風燭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時看來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承傳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勞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一一婉言謝絕了。有一次,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半年之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麵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隻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故事中的哲理:你可以敬佩別人,但絕不可忽略了自己;你也可以相信別人,但絕不可以不相信自己。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蘇格拉底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有一個孩子,在學校時的功課差極了,老師說他的智力有問題。看上去,孩子的確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個人坐在屋前的花園裏看著花草小蟲很長時間。他的父親教訓他:“除了喜歡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你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有辱你自己,也會有辱你的整個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這個學習成績平平、行為怪異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親愛他,她想如果孩子沒有那些樂趣,不知道他的生活還會有什麼色彩。她對丈夫說:“你這樣對他不公平,讓他慢慢學會改變吧。”丈夫說:“你這不是教育,你會毀了他的一生。”但她卻固執己見,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勵。

她支持孩子到花園中去,還讓孩子的姐姐也去。母親耍了一個小心機,她對孩子和他的姐姐說:“比一下吧,孩子,看誰從花瓣上先認出這是什麼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認得快,於是她就吻他一下。這對孩子來說,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無法回答的問題。他開始整天研究花園的植物,蝴蝶,甚至觀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點的數量。

對於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覺得不可理喻。那種憐愛是無助無望的,除了暫時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