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而後,他望了望前方的覬覦已久垂涎已久的天塹關,又仰頭望了望天空,隨後說道:
“什麼叫太平盛世?何謂太平?在我看來,如若有著天下幾分,各執一方的局勢,便不可能存在著什麼所謂的太平盛世。不是嗎?世間又哪有能夠永遠友好但卻又不得不對峙下去的兩個國家?自天下四分而起,捫心自問一下,你們東耀自古到今,便從沒有過要一統天下的念頭?而且不僅僅是你們東耀,包括南星北陽兩國在內,又有誰沒想過呢?為何在各國的邊界都會有著各國自己的重兵把守?就你們東耀而言,止水軍,南星軍,北陽軍。三路大軍加在一起,兵眾人數不下三十餘萬吧?為什麼呢?說得好聽一點,那是在駐守邊關,把守國門。其實,何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如若自己沒有過吞並念頭,又何懼他國會有著這種念頭呢?沒錯,在公羊熬執掌東耀以來,確實是從未有過侵犯我西屬的舉動。但是,這卻是公羊熬自己本人膽小懦弱而已。誰又能保證自他以後登基的東耀國的下一屆國君,也會像公羊熬一般的安分守己呢?而又談到不顧百姓生死,無端發起戰爭。既然有著天下四分的局勢,就一定免不了會有戰爭。而既然免不了有戰爭,那麼又何不選擇把仗一次打完,讓百姓隻經曆一次戰爭的苦痛?隻要統一了天下,那麼又何來戰爭?隻有統一了天下,才有可能出現你口中所說的太平盛世。什麼跳梁小醜,什麼師出無名,在我看來,都隻是因戰爭勝敗而決定的人們口中的說辭罷了。像我如今這般一敗塗地,當然便會是師出無名。而如若我勝利了成功了,甚至將其他兩國也一舉拿下了統一的天下的話,那麼,史冊上還會來評說我跳梁小醜師出無名嗎?很多東西,不需要注入太多的所謂的名頭。不成功則成仁在戰爭這條路上,顯然隻是無稽之談。成功了,便是一代梟雄一代霸業,失敗了則隻能遺臭萬年。”而聽罷,對麵的李泰卻也突然的大笑了起來。他說道:
“虧你張遜還是一方名士,飽讀詩書。卻連一個簡單的中庸之道都沒能讀的明白。好一句統一天下方才天下太平,好一句一次性的戰爭讓百姓隻經曆一次戰火。你想過沒有,這時的你張遜可以取入侵他國,占領他國,即便是你成功了。那麼在你那統一的國度裏,就注定存在有東耀,南星,北陽等各個國家的民眾。你憑何能讓他們臣服於你?你以為天下萬民皆為草芥都可以任由你擺布?所以,我說你永遠都不懂,為什麼止水縣城百姓會不惜卷入戰爭而都選擇幫助我們。一統天下的宏圖霸業當然誰都有想過,但是卻為何隻有你西屬實而為之呢?因為隻要你們還那麼荒唐的以為,隻要用武力占領了各個國家的疆土,便可以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實在是荒唐之至,可笑之至。你難道沒有聽過‘不動一兵一卒,天下萬民萬民望而趨之”的仁者為王的道理?我主聖明,自知沒有那一統天下之能,才選擇中庸治國,一心一意都放在治理好東耀國上麵。可笑的是,這樣的明智之舉,在你張遜口中,卻成了懦弱無能之輩。一統天下,何其容易?征服別國的土地尚容易,征服各國萬民之心卻是何其之難?有疆土而無國民,那樣的統一拿來何用?你看看這天塹關”說著,李泰扭頭指了指後方的依然巍峨的天塹關,而後接著說道:
“這個你朝思暮想都想得到的上天賦予我東耀的渾然天成的國門,為何是出現在我東耀的土地上,而不是在你西屬境內生成?因為上天知道,隻有像我主這般中庸無為之人,才配擁有這個關口。隻有像我主這般仁愛之人,才明白上天賦予這樣的一件厚重的禮物的真正的用意。因為它的存在,不僅僅阻擋了像你們這種野心勃勃之人的入侵,同樣也阻擋了我國自己去侵犯他人。”聽罷,李泰啞口無言,隻得呆呆的注視著眼前這他始終都沒能得到的天塹關,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