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寧致遠。今年即將踏入二十五歲的年紀。自打在醫院裏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算起,我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走過了二十五個寒暑了。

二十五年前,一九八七年。老寧家的戶口本上在等待了十個月之後終於添加上了一個新的名字。我那位一輩子都和各類汽車打交道的爺爺否定了我老子翻查了一夜字典起的名字,近乎於執拗的賜予了我將伴隨我一生的名字“寧致遠”。自打那時候起,我也拽著時光的尾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八零後。

諸葛亮在送給他八歲兒子的《誡子書》中說道:“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老一輩都在看盡人間繁華之後都希望自己的後輩能夠如同《誡子書》中說的那般“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我出生在長江以南一個典型的資源城市。在我童年成長的地方,無論是和我一同成長的少年,還是他們的父母,幾乎都是依靠著這個資源型城市繁衍生息。直到在我長大成年以後離開那片生我育我的土地後很多年,我都會清晰的記得那灰塵漫天,看不見陽光,以及轟鳴的火車汽笛聲編織的城市畫麵。

一九九八年,在我爺爺家附近一個小巷弄堂內,我見到了生平第一台電腦,自打那一天開始,我進入了一個神奇的第二世界。

二零一二年,當我到達辦公室,打開電腦包中裝著的嶄新筆記本電腦時,我和許許多多的八零後一樣,成為了一個十幾年網齡的老網民。

而我們的故事,從這裏開始。

二零一二年。中國的網民數量突破到史上最高的五點一八億。這意味著中國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個網民。互聯網在經過了二十年的風雨飄搖之後正在穩步的蓬勃發展並且深入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今天,作為傳播訊息最快的工具,上到軍國大事,小到民生日常,無數的人利用互聯網這一新興的科技力量與親朋好友溝通,利用互聯網工作生活。互聯網,正漸漸的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隨著互聯網的蓬勃普及,他的衍生產物:網絡遊戲,也隨著這股以迅猛姿態一同蓬勃發展。從最初劣質的畫麵,單調的玩法,以及獨立的人機對戰。網絡遊戲也經曆著他的風雨變遷。發展到今日,越來越花樣繁多的遊戲分類,越來越精致的遊戲畫麵,和越來越方便的即時溝通體驗。網絡遊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不可自拔。

而隨著網絡遊戲的忠實擁篤越來越多,這個群體中的問題,也漸漸的浮出水麵,展現在世人麵前。隨著網絡遊戲的用戶群越來越偏向低齡化,加之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乃至更低齡化的兒童投入到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而流連忘返。他們之中因為沉迷遊戲,而影響了現實生活,學業。以及工作。給他們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以及深深地擔憂。

家長們痛恨這些遊戲毒害自己的孩子,使得他們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軌道。而那些沉迷其中的孩子們卻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從而抵觸他們的父母。就此,矛盾產生。這些擔心著孩子將來的父母們求助無門,本身就沒有什麼太高學曆的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引導自己的孩子脫離這個越陷越深的漩渦,隻是一味的打罵教育,希望能夠用身體的疼痛換取認知的清醒。但是卻不知道,這種做法卻更加激起了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使的矛盾更加的不可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