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夢圓古渡(2 / 3)

三個孩子回來了倆,西安的如玉比北平近許多,可為什麼還不回來?白永和天天念叨。柳含嫣知道,在幾個孩子裏他最疼如玉,倒不是他偏心眼,是因為如玉是朋友的遺孤,所以從小到大,在如玉身上他格外操心,隻怕這個孩子受了屈,對不住朋友。

吃早飯時,白永和當著全家人的麵,又提起了如玉。說:“難道這娃不回來了?不回來也得來個信。”

說了這話,悶悶不樂,連飯也沒心思吃了,放下碗,獨自出了門。

全家人都知道他的心病,如玉要是不回來,說不定連這個壽也不過了。飯桌上,誰也不言語,隻是用眼神相互交流著他們的不安。

白永和出了九十眼窯院,信步來到老槐樹下。朝歡喜嶺上望去,山路空無一人。他失望地收回了目光,轉向枝葉婆娑的老槐,雙手合十,默默念叨了幾句,又怏怏離開老槐。他走到河邊,久久凝望著黃河,河水隻顧匆匆忙忙地流著,並不理會他。他又朝渡口瞅瞅,渡口不見他的女兒。從西安回永和關有兩條路可走,如玉他們究竟是從山上下來,還是從延水關過來,是騎馬還是乘船?他心裏空落落的。頭上流動的雲,腳下奔騰的河,橫亙在河岸的群山,還有身後古色古香的九十眼窯院,以及護佑他一次次平安出行的老槐,都引不起他的興趣,隻有他的如玉回到身邊,才是實實在在的圓滿和幸福。

他沒有目的地轉悠了一圈,正要往回走時,忽聽身後有人興衝衝地尖聲叫道:“爸——爸!”

扭頭一看,他的如玉仿佛自天而降,嫋嫋婷婷地朝他撲來。在爸爸懷裏,如玉才有到家的感覺,爸爸寬大的胸懷就是家,就是包容兒女的家。人老感情脆弱,容易激動。白永和還沒開言,淚水就灑下兩行。如玉也哭了,她伸出嬌嫩的手,輕輕為爸爸擦拭。接著,兩張一老一小的臉就靠在了一起。白永和在如玉背上輕輕拍了拍,說:“如玉,咱們回家吧!”他又向如玉丈夫林子武說:“子武,回家吧!”

三人一進墩台院,立刻受到全家人的熱烈歡迎。握手的,擁抱的,問候的,嗔怪的,一家人不知該怎麼樣才能表達此時的心情。柳含嫣想起了什麼,問:“孩子呢?為什麼不帶回來,讓大家眼喜眼喜?”

如玉說:“孩子還小,路上又不好走,沒敢帶回來,下次和如霞姐、如意弟的娃們,一齊回來大聯歡吧!”

一句話,說得如霞臉上緋紅如霞,說得如意呆呆地傻笑,如意的女朋友喜梅,圓圓的臉蛋綻開了兩朵花。柳含嫣和白永和滿臉堆笑,他們就盼著兒孫滿堂大團圓的這一天。

兒女們回來,有了幫手,柳含嫣省了心。

九月初三一早,白永和穿上如霞從北京買來的西裝,頭戴黑呢禮帽,腳穿鋥光瓦亮的皮鞋,儼然一副都市闊佬的氣派。關於這身衣裳,也有過爭論。以白永和的意思,還是長袍馬褂為好,他畢竟是前清過來的人。其他人有附和的,有說穿中山裝的,理由是改朝換代了,還要大清那套幹甚?各有各的看法,爭論了幾天定不下來。最後還是在如霞力主下穿了西裝。如霞所以能占上風,理由有二:一是,爸爸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穿過古今中西各色服裝,算得上是時尚人,時尚人就應穿時尚衣;二是,爸爸氣質高雅,穿戴講究,雖然久居鄉下,卻有城市人的派頭。既是這樣,何不趁六十華誕再風光一回?細不過的周道,能不過的如霞,白永和順從了如霞的意思,大大方方穿了,反倒把柳含嫣定做的衣服放到一邊。

早飯是長壽麵。如厚媳婦海棠是做飯的能手,她和的麵既筋又光,擀得麵薄如麻紙,切得麵條又細又長。如玉試了一下,一根麵條足有二尺長,挑起來不斷,吃下去哧溜哧溜。先撈了一碗敬獻老壽星白永和吃,然後一人一碗長壽麵,大家圍著炕桌或八仙桌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