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患者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當他初次到山德爾的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麵臨精神崩潰的危險。在就診之前,他的辦公室有三張大寫字台,他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工作堆裏,可事情似乎永遠也幹不完。當他與山德爾談過以後,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出一大車的報表和舊文件,隻留一張寫字台,事情一到就馬上辦完。於是,再沒有堆積如山的公事威脅他,他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而且身體也恢複了健康。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死於工作過度,卻會死於浪費和憂慮。”
第二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
創辦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輕重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十二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十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一百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五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醒。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五點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天裏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蕭伯納沒有堅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訂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五頁,他這樣工作了九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孫都有一個按小時製訂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隨心所欲去做好得多。
第三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拖延。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資料。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題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賬都了結了。日曆上幹幹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第四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
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們手忙腳亂,他們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五十多歲、六十出頭的時候死於心髒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
◎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常花一兩個小時開會討論問題,卻沒有人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人性的優點》
如果你是個生意人,也許會認為:這個標題真荒謬。我幹這行已經十幾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訴我怎麼消除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麻煩——簡直是荒謬絕倫。
這話一點也不錯。如果我在幾年前看到這樣的標題,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標題好像能幫助你,實則不值一文。
讓我們開誠布公吧。也許我的確不能幫你解決生意上百分之五十的憂慮,從我剛才分析的結果來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讓你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麵曾經提過世界著名的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的這句話:“不知道怎樣克服憂慮的人,都會短命。”
既然憂慮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如果我能幫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百分之十,你也許會滿意。我下麵就告訴你一位企業家,如何不隻消除了他百分之五十的憂慮,還節省了百分之七十過去用於開會、用於解決生意問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