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149章數罪並罰(2 / 2)

慕容珊珊自是羞答答的點頭,從此後卻極端厭惡房事,就這樣,這兩位幾年來糊裏糊塗的就這麼過了,一直到書生真正在其她女人身上學到真本事後,卻是禍從天降。結果死在北方,慕容珊珊一直到今天,依然匪夷所思的乃是個之身。

等回了京城,慕容珊珊因成親之日的陰影籠罩之下,自然是不在喜歡男人,反而自暴自棄的親近起女人來了,尤其是喜好用各式玩意折騰美女,這少女時期受到的打擊,可謂是對她影響至深了。

一路大笑,張滯跑到外宅,自是拉著一眾兄弟飲酒,席間推杯換盞,可慶祝的對象,此時卻一身莊重的去了靜心堂,期間受到無數女眷刁難,把個未來新郎官折騰的苦不堪言,鬧出的笑話無數,那也不用提了。

書說簡短,單說對麵伯爵府,這幾天忙忙碌碌的準備省親事宜,為了麵子,把個家中貴重物品都拿出去典當不少,這一場隆重之極的大操大辦,光是銀錢就花費了足足十萬兩白銀。

含恨在心的朱氏夫婦,就等著此次能揚眉吐氣,按照慣例,省親之後,一般皇帝都要表示一下,不說都有賞賜,起碼能給張武恢複官職,畢竟算是外戚,這省親對於嬪妃來說,可謂是最風光不過的喜事,無數嬪妃甚至終其一生都沒出過宮,可想而知,為何張氏夫婦對此事如此重視,其實也是情理之中了。

一大早,朱氏急匆匆的進了園子,想著催促老祖宗等全家女眷出門恭候,外麵街道上早已搭好了彩棚,甚至整條街道都被下人清空。

可沒想到,老祖宗和王氏非但沒有一身吉服,反而神色淡淡的回絕,說是如今已經分家姐又不是真正的貴妃娘娘,按照禮法規矩,用不著這邊女眷出門靜候,氣的朱氏大怒,當即甩袖而去。

二老太爺神色之難看也不用說了,就是張武一樣氣的大罵,隻是時間緊迫,隻得全家老少站在彩棚下恭候,可一直等到日頭落山,還是不見嬪妃的鳳架到來,就連傳訊公公都沒瞧見。

附近等著看熱鬧的百姓立時炸了銷似地議論紛紛,急的張武夫婦如同熱鍋裏的螞蟻一樣焦急萬分,最後倒是等到了太監飛馬過來,卻是冷漠的當街宣讀聖旨。

最後結局不言而喻,其二小姐生性小心眼,驕縱異常,在宮中根本不受寵,這次朱棣也是看在張祈安麵子上,放她回家省親的,可誰知一連接到山東各級官員的奏本,又有那禦史台的連番舉報。這外戚家中奴仆都敢刺殺朝廷命官,此事可是近年來罕見,朱棣又收到張祈安請罪奏折,又收到張輔命人快馬急報,言辭懇切的請罪。

原本就有意收回兵權,朱棣順水推舟之下,以放縱族人行凶為由,把張輔父子的官職免去,又下令在省親之日,大理寺會同刑部,一群官差趕到伯爵府抄家,一幹奴仆全都遣散,卻並未罰沒至教坊司為奴,算是給了張家一個麵子。

張武數罪並罰,連同家中這些年的不法之事一並處罰,念在張家有功於國,又有免死金牌,其罪又非不可恕,隻是把全家老少全都押解回鄉,除非後代子孫進京趕考,要不然,一生不許進京,統統回家務農去吧。

場驚天變故,嚇得張家人人心中不知所措,即使了解人,一連幾天一樣忐忑不安。

英國公家的醜事,立時傳遍京城,也算是鬧得滿城風雨了,好在幾年前就告分家。聳然暫時全族跟著受世人謾罵,總算是至集好友間並未離心。反而各家親戚都趕過來探問。

長房這邊本就處世低調。這些天一直盡全力安頓下人,把上千口家人按照籍貫,分出一些安頓在京城外,一些遷回老家,一些往北奔赴北京安置。

張祈安雖然善待下人,但對於親人卻不顧自身毀譽,不但未親自送行,還強令早已心懷不滿的小妾各自返家,氣的二老太爺鬱鬱寡歡,身邊隻有三個年老色衰之女相伴,跟著心長如死的張武夫婦回鄉去了。

從此再無法糟踐丫鬟的老爺子,經此一事,倒是安守本分起來,竟然一直活到七十六歲,可謂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張家下人再一次見識到祈二爺的淩厲手段,無情一麵,心顫膽寒之下,自是規規矩矩起來,行事不敢稍有逾越。

二房恐懼不安,一連多天全家閉門不出。張回夫婦被老祖宗叫到身前,狠狠的斥一頓,幾十位圈養的門客被遣散,一半下人被長房接收,一些名聲不好的人家被配遼東。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張祈安總算是借助此事,徹底使家中清淨下來。這些年來,自己家中死於蹊蹺的下人,多達幾十人,每年因被糟蹋而跳井身亡的丫鬟,總是有幾個,即使管不了世間不平事,張祈安卻不會放任親人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