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多數災荒為朝廷所了解,並及時給予了賑濟或減免賦稅,這一點,不論是朝中百官還是皇帝朱棣,都已經是盡力而為,並且全都非常重視此事,倒是令人心中寬慰。
深深的吐口濁氣,張祈安暗自慶幸不已,還好早在多年之前,二十多艘的遠洋海船,曆盡艱辛的抵達美洲,即使活著回來的勇士數目不到百分之一,可畢竟是把那最珍貴的種子帶回,其中自己繪製的簡略海圖,無疑是起到了定海神針般的巨大作用。
這幾年,各地應付起自然災害來,倒是輕鬆的多了,尤其是戶部遍布各地州府的官倉,用來調節各地糧價,收購平抑當做賦稅的糧食,更是定下鐵律,絕不能用銀錢替代糧食,絕不給不法商家第二次盤剝百姓的機會,倒是起了很好的作用,即使此種製度還不是盡善盡美,但總是比不作為要來的強些。
地瓜,土豆等食物,更是活人無數,皇帝朱棣在對待各地官吏收繳賦稅時的態度,也比太祖皇帝通情達理的多了,早從第一年登基時,就從不因為賦稅收繳不及時,而處罰底下的官吏和百姓。
“賦入有經製,人耕獲或先後不齊,地理亦有遠近之異,未可概論。任人長民,當使之察其難易而順其情。雖取之亦必思有以利之,不當急責於民,急責必至乎病民。其勿問。第更與約限,令民輸之。”
情不自禁念出一段朱棣的原話,張灝欣慰一笑,畢竟是個深知百姓疾苦的馬上帝王,即使有其殘暴狠辣的一麵,但還是有其通情達理,體恤萬民的另一麵的。
十三年初春,今天的日子不同尋常,不但是大朝會,還是天下各地官吏進京朝見帝王的罕見之日,張祈安隨手把手中的紙張就著燭火燃盡,然後出了書房走到院子中。
抬頭看看天色,張祈安又到正房中換上一身簇新的麒麟補子紫袍官服,頭戴雙龍奪珠紫金衝天冠,腰間係著明黃獅子官帶,足蹬軟皮縫製的粉底朝靴,又把象征著與眾不同身份的各式零碎配飾一一帶好。
其實這官服顏色,明麵上一至四品都是大紅色,五至七品都是青色,八品以下都是綠色,不過明朝對於服裝樣式顏色比之後世清朝,可是要寬鬆隨意很多了。
平日官員也喜歡身穿暗藍色,天青色,草綠色等便服樣式的官服,即使貴為三四品的閣臣,往往都不喜歡一身大紅,反而進士及第的狀元,探花,進士們,即使都是些七品官以下,可人人都喜好一身喜氣洋洋的緋紅色官服,從而春風得意的走家竄巷,接受來自百姓的羨慕神色,當然,也僅限於那麼短短幾天而已。
既然貴為侯爺,張祈安自是一身深紫色的朝服,出來會同幾十位家人,一行人策馬出了國公府,直奔皇宮而去。
一路上真是蔚為壯觀,各家的大員勳貴,自是一窩蜂似地湧出來,好在此時天色還早,路上百姓行人不多,各家的官轎得以肆無忌憚的沿著民道,官道齊頭並進,有那好事的官員和下麵的轎夫,更是和平日的對頭暗中較勁,把個道路當成了賽車場地,一路風馳電掣般的你追我趕,鬧出的笑話無數,令人看的啞然失笑。
張祈安看的興致大起,即使街上隻有些衙役官差維持秩序,一路上還真沒遇上什麼堵塞情形,一來大家方向一致,二來就是那些身經百戰的轎夫們,可是人人有著一手抬轎的絕活,都是幾輩子世代傳承的老手藝了。
“哈哈,我們走。”
昂然大笑,張祈安當即策馬飛奔,也不管前後都是些大臣勳貴,正所謂少年輕狂,此時不胡鬧一番還待何時?
大笑中怒馬狂奔,要不是一身的紫色朝服實在是耀人眼目,被驚嚇到的各家還以為是誰家的紈絝子弟呢,幾位大臣剛想大聲嗬斥,好在及時看見過去的是何方神聖?立時被嚇了一跳,急忙縮回身子,兀自驚慌未定的拍拍胸口。